心电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曹丰可穿戴多参数数字诊疗技术在老年慢病管
TUhjnbcbe - 2023/4/12 21:00:00
法国敏柏宁敏白灵北京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40114/4326406.html


  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中老年人群中慢性病的患病人数逐年迅速增加。研究调查显示,80%的老年人群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50%的老年人群患有两种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尤为显著,慢性病患者所需的医疗护医院的供给,且慢性病增加导致的中国高龄老人的残疾负担加重,改善预防和管理慢性病的卫生保健系统十分有必要。基于可穿戴智能健康设备的居家远程诊疗可实现对慢性共病的长期管理及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目前的健康远程监测大多仅针对单一疾病或危险因素,不能满足老年共病多维健康数据的管理需求,以及老年共病患者的院外的及时干预和全面评估。临床通常采用12导联心电图来反映多维度心电变化,并将其作为临床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依据。目前普遍使用的心电监护仪主要记录静息状态下老年患者心脏活动。由于记录时间有限,很难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早期患者心电的异样,对数天或数周内才发生一次的心电突变更难记录。动态心电图仪(Holter)虽然弥补了静态心电监护仪不易携带的缺陷,但心电电极安装方式较为复杂,需由医生操作安装,难以满足家用心血管疾病的自检与预防需求。随着场景需求的不断更新,新一代心电采集系统逐渐向便捷化、智能化和家居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心电设备相继问世。它们被嵌入在手表中、腕带中、背心中等地方,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能采集少数导联、分析心电波形、预警心脏疾病。


  慢性病患者最大的特点是需要长期服药并多次复查来控制病情,远程医疗可以提前快速地为患者的门诊复查登记;接诊医生对患者的各种检查、检验结果可进行线上的快速跟进;随访时医生通过远程医疗实现对患者的远程用药管理;患者在远程医疗平台上反馈的病情,通过医生线上的实时跟进及综合分析,可实现对患者病情的远程监控并同步优化治疗方案。远程医疗辅助线下治疗成功地实现了对糖尿病患者的优化管理,通过线下管理、线上干预有机结合,糖尿病患者在规律用药、血糖监测规范性、合理膳食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提高。相似病情的患者可通过远程医疗平台成立自我管理小组,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共享医疗资源等。


  智能设备远程医疗可通过高科技通讯技术实现医患之间、医生之间的实时交流。借助远程医疗平台,患者能够体验到更及时、更便捷的诊治;复杂病情也能够及时得到异地专家的会诊意见,大大提高了医疗问题的解决效率。临床医生通过患者门户、安全电子邮件、数字医疗平台等与患者联系,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对获得的医疗数据进行监测、随访、提取及分析,从而提供临床建议或支持。


  远程医疗监护的实现共有以下的五个步骤:(1)临床医生向患者发放一个或多个远程智能监测设备(如血压袖带、脉搏血氧计、连续葡萄糖监测器等),可实时或接近实时地跟踪患者相应的医疗数据;(2)远程智能监测设备将医疗数据通过蓝牙、无线网络等安全、无线地传输给护理团队(或对需要患者自己测量的数据,患者可打电话或手动上传至智能设备);(3)护理团队接收数据;(4)护理团队审查数据并采取适当的随访;(5)如有必要,护理团队会通过电话、视频访问或面对面访问继续随访。


  现有家用智能健康产品多数为消费级产品,所获得健康信息无法满足医用诊断标准,所获得的生理信号因硬件采样性能过低、传感器放置位置不标准、传感器点位不足和信号处理算法未经医疗临床验证等原因,实际上无法用于临床诊断,甚至会对患者潜在病情带来误判。因此,可用于家庭中心血管健康状况检测和评估系统应是一种必须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和可用性的医疗级数字诊疗装备。有必要进一步发挥医工结合优势,从临床需求出发,研发一种多参数检测装备,并加入人工智能诊疗模型,完成患者日常进行心血管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为远程实现心血管健康的数字诊疗和推广普及老人自我健康评估提供家用医疗级可穿戴装备,为改善我国老年人健康做出贡献。

查看原文请复制下方链接到浏览器查看:

1
查看完整版本: 曹丰可穿戴多参数数字诊疗技术在老年慢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