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已持续两年。有人抱怨,自己的生活被疫情偷走了两年。
深圳企业却不这么认为。中集、比亚迪、迈瑞、华大等一批深圳企业,用两年的生动实践,以最独特的产业语言,在这份高难试卷上写下了令人惊叹的答案。
“危”中觅“机”,柳暗花明。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演讲时所说,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圳,做到了。
居危思变求突破
疫情袭来之时,全球经济危如覆巢,很多企业就地卧倒。
深圳也不例外。当年一季度,全市家上市公司所处的12个行业中,有10个行业经营业务受挫,营收出现下滑。
然而,习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冲浪的深圳企业,没有躺平,没有认输。从行业巨子到初创企业,都在倔强求生。
快递巨头顺丰控股克服重重困难,保障居民、企业的物流毛细血管畅通运行。寂寥的大街小巷,见得最多的是物流快递员。顺丰也成为当时为数不多业绩实现逆势增长的龙头企业之一。
各种防疫物资紧俏,口罩“一只难求”。比亚迪快速决策,3天绘制张图纸,7天完成口罩机研发制造,不到30天建成条口罩生产线。仅用1个多月时间,这个新能源汽车龙头,摇身变成全球产能最大的口罩工厂,比亚迪业绩也因此大涨。一时间,比亚迪成为业界“神话”,其迅捷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引得世人为之惊叹。
突如其来的困厄,对生物制药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够借力上青云的,当然是有准备、厚积薄发的企业。
疫情暴发初期,全球近90%的疫苗市场份额被GSK、辉瑞、Merck、赛诺菲四大巨头瓜分。但经过此轮疫情,全球新冠疫苗供应量前四大厂家中,中国已占据两席。全球29款获批的新冠疫苗中,我国有5款在多国获准使用。更令人惊喜的是,深圳康泰生物抓住了机遇,跻身全球千亿大市场。目前,康泰生物同时拥有两种技术路线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是广东省首个获批紧急上市的新冠疫苗,已向10个省市供应万剂;合作引进的腺病*载体新冠疫苗已向印尼出口超过万剂。
医疗器械原本也是国外垄断的领域。深圳迈瑞医疗“危”中觅“机”,发力一跃,加速冲进海外市场,为全球提供呼吸机、监护仪、输注泵、麻醉机、除颤仪、便携超声及检验设备等医疗设备近50万台,其中约20万台发往海外。近两年,迈瑞快速走向世界,净利润保持20%以上的增速。
横空出世的还有另一家医疗器械生产商理邦仪器。他们生产的监护仪、心电图机、血氧饱和监测仪、血气生化分析仪、血气生化分析仪试剂、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系统等,在疫情中大放光彩,已成为各地抗疫前线的必需品。
精准医学龙头华大基因,也在疫情肆虐中获得重大突破。它的高通量核酸检测“火眼”实验室神奇降世,迅速覆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新冠检测产品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集成式自动化方舱、核酸检测车等移动抗疫装备支撑全国各省市的疫情防控,成为代表中国硬核科技的全球抗疫先锋。如此高效的战斗力,基于其强大的技术储备、丰硕的创新成果和高效的应变能力。
与疫情发展速度最有一拼的,是各种社会管理软件在深圳的开发推广速度。
几乎是战斗打响的第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