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荣伟祁瑶
百忙之中,终于有时间和儿子打一场网球。
小朋友的反手动作一直不太稳定。当看到他打得越来越稳的时候,王金鹤油然产生了一种小确幸。
这一个极为平常的父子画面,被王金鹤称为近期以来少有的享受时刻。
类似的享受时刻,一年前也出现过。当时,王金鹤成功说服美国总部让一项创新的球囊技术产品(HELIOSTAR)在中美同步上市。
对于多数跨国公司高管来说,高压的市场拓展工作与低频的家庭生活要实现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不光是工作的,还有很多家庭的,都要尽可能地兼顾好。”王金鹤对健康界说。
创新之旅
16年前,没有任何医疗健康背景的王金鹤从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MBA毕业后加入强生医疗。他先后做过外科、缝线、止血、电生理等业务,历经销售经理、产品经理、市场经理等多个不同类别的岗位,业务范围不可谓不广。也正因为这种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磨练,让他对强生医疗的产品线生态理解得更为全面和透彻。
三年前,王金鹤晋升为强生医疗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总经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也犯过很多错,面临过各种各样的挑战。”王金鹤说,是强生用包容和关爱让他意识到:职业发展靠的不是爆发力,而是长跑的耐力。
年初,王金鹤被任命为强生医疗中国创新委员会主席。然而,王金鹤的“创新之旅”并非今年才开始。
对于许多跨国公司来说,创新往往是全球化的,多是将基于西方成熟市场研发的产品直接出口至中国,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创新往往是滞后的。王金鹤也曾面临过这样的状况。
事在人为,创新的发生或许就在一念之间。以之前提及的HELIOSTAR为例,这是一种用于房颤消融的创新产品,首先在美国研发成功。接下来,要不要在中美同步上市?王金鹤和总部意见不一。总部有很大的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影响美国市场的成功上市?毕竟是额外增加了中国市场的变动因素。
王金鹤坚持同步上市,并且很有信心。他认为,强生创新产品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于患者。当今,中国已是强生全球业务的重要市场。随着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增长、老龄化进程以及患者对定制化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需求发展,中国市场也亟需这样一个创新的产品惠及患者;而且近年来,中国*府持续出台新*策,积极培育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新技术应用取得成效。为此,他专门飞到美国并成功说服总部:既然这个事情迟早要做,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间。
年5月的最后一天,强生医疗宣布,旗下HELIOSTAR三维多通道射频消融球囊导管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绿色通道许可。这年的下半年,在王金鹤的建议和推动下,美国总部也批准了HELOSTAR中美同步临床研究、同步上市的方案。王金鹤向健康界透露:HELIOSTAR在中国的加速上市,将直接惠及中国多万房颤患者与不断增多的新发患者,显著缩短年轻医师的学习曲线,提升房颤患者的治疗率与临床结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将为中国房颤治疗树立新标准,“我们很期待”。
“后续我们大部分新的产品,也决定采用这个路径去做,希望通过这些创新的方式服务中国的病人,让中国的医生更早地接触到最新的技术,推动中国的科研发展。”王金鹤说。
创新的*策环境也在释放着红利。去年以来,国家对创新医药医疗器械审批流程的改革提速,强生旗下创新产品和医疗解决方案在利好*策支持下得以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比如国务院给予海南博鳌先行区的“国九条”*策出台后,王金鹤就第一时间带领团队赴海南落实强生新技术。
年12月7日,强生针对治疗心率失常的心电生理手术所使用的全程三维可视、磁电双定位技术,借助“临床急需进口医疗器械审批”的*策通道,在海南博鳌成功进行了国内首台心电生理创新手术,该产品在博鳌医疗先行区的落地几乎与美国市场同步,实现了国际前沿医疗科技在中国的同步落地。年3月,医院共同建立了“强生先进技术海南博鳌教育中心”,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先进的创新医疗技术。
创新从来不是等靠要来的,更多是先人一步的主动选择。在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海南博鳌的*策优势上,王金鹤并未止步。年初,王金鹤带领强生团队主动提出了通过海南“真实世界数据”加速新技术审批的方案,并多次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研讨。
年7月初,通过海南“真实世界数据”加速新技术审批的指导意见出台。王金鹤兴奋地对健康界表示,“真实世界数据加速新技术审批,这在全世界的医疗器械领域还没有先例,这是实实在在地通过*策创新来推动技术创新”,而加快创新技术的落地,无疑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病患。
信条之力
创新技术的真正落地,还需要依托于更符合本地环境的组织模式。对于像强生这样的全球化大公司来说,“怎么能够植根于中国市场,适应中国市场的快速迭代,这是我们要去考虑的。”王金鹤直言。
他一边反思,一边行动。“此前,我们更多是利用自己的资源在做创新推动,但当这个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不断有新的业务伙伴出现时,如果还只是靠强生自己去做的话,我们就会面临很多不足的地方”。
以一个病人完整的就诊流程来说,第一步是预防,第二步是筛查,第三步是诊断,第四步是治疗,第五步是康复随访。王金鹤自问:在这一链条上,强生都要去做吗?强生的重点领域是什么?基于多轮的价值分析,强生把重点集中在自己的强项——治疗端上做深做透,同时与不同的商业伙伴合作,把其它部分做成一个生态系统。
年6月27日,基于开放合作创新理念的JLABS项目在上海落地,将为约50家来自全球的生命科学初创公司提供高效灵活的创新平台,涵盖了包括制药、医疗器材、消费品和医疗技术在内的领域,至今已有31家企业入驻。
“它是一个开放的孵化器,这是强生做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创新之举。”王金鹤说,强生这一完全开放的创新平台,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可帮助初创企业和研究人员实现拎包入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除配备了世界级先进设备的办公场地,强生还给予入驻企业科研和人事等方面的指导。
不得不承认,在很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领域,一定能看到创新的痕迹。王金鹤及其团队所推动的创新行为,折射的是强生医疗的创新路径。
创新是医疗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医疗机构基业长青的核心竞争力。在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年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中,强生位列3家医疗健康上榜企业之首。
强生强大的创新能力背后,依托的是强生信条。
76年前,强生创始人的儿子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将*写下了“强生信条”:即首先对病人、医护人员、父母亲和一切使用强生产品及服务的人负责;其次对员工负责;第三对社会负责;最后对股东负责。
在过去的70多年里,“强生信条”始终是强生业务运营的指导原则,其间也历经多次的修订。在最近一次的更新中,“强生信条”特意将“病人”放在首段的首要位置,意在将服务人类健康福祉放在第一位。同时,还增加了对高管进行“信条分数”考核的内容。
健康界了解到:强生中国每年的“信条分数”都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和市场,这也是优秀的团队不断脱离舒适区,接受更大挑战的一个侧面。在王金鹤眼中,强生信条就是强生创新的基石。“每当面临冲突和决策时,我会自觉地想到这一信条,并遵此行事。”
面对面:
健康界:在强生这样一个有着年历史的跨国企业担任强生医疗中国创新委员会主席,您希望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王金鹤:我在担任创新委员会主席之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过去的强生已经做得够好了,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为此,我提出应该集中到自己的强项——治疗端上,把它做深做透,而在其他部分与外界合作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在全力做治疗端的同时,我们还要预测未来。医疗产业的一个特点是周期很长,比如一种药从研发到成功的周期可能要几十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必须要预测未来,包括未来人口的变化、中国疾病谱的变化,然后结合我们在治疗端的强项去应对这些变化。
健康界:要形成一个与人合作的生态系统,首先需要解决合作模式的问题。强生是如何与其他公司开展合作的?
王金鹤:按病人的就诊流程来说,可分为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随访等阶段。强生聚焦的领域是治疗这部分。而在疾病预防阶段,我们更多地会去和像小米、谷歌、苹果等可穿戴式设备公司合作,帮助病人检测自己的健康情况,然后发现问题;在筛查阶段,医院合作,推动社区医生教育老年人,给他们做心电图的筛查诊断等;在诊断阶段,我们会和AI企业合作,通过人工智能去读心电图,还可以把它扩展到术后随访、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另外,我们也鼓励强生医疗每一个事业部去探索外界可能的合作,把我们的技术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健康界:从整体来讲,目前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力量的创新与改善。您认为,*府、医疗机构最应该在哪方面做出创新或者调整?
王金鹤:我们乐见*府正积极创造一个公平的营商环境,这个营商环境鼓励创新,让各类企业能够在里面积极地去创造。另外,我们还要把视野放宽些。国家非常重视肿瘤防治,并为此提供*策支持。同时,不仅仅是肿瘤,卒中也应受到重视,这是中国人的第一大致死因素,也是老年人的第一大致残因素。因此,我建议疾病治疗要前移,卒中的最大最直接诱因是房颤,治疗卒中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