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率逐年攀升,每年约有55万心源性猝死病人,其中90%发生在院外,但是急救车往往无法在成功抢救心脏骤停的“*金时间”赶到现场。由此,一种便携式的、可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开始被推广。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
最近媒体频频报道的猝死事件
让不少市民更加关心
日常生活中的急救方法
为更好地创建上海市“博爱家园”,全力迎接市级实地评估,万里街道红十字会积极与区红十字会进行工作对接,并于近期在辖区内安装了两部AED,安装地点分别位于颐华片区万里街道红十字服务总站一楼及香泉居委红十字示范服务站内。安装的同时,工作人员对AED的使用及管理规范对站点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指导。
万里街道红十字会
目前,万里街道红十字会正积极投身于第三批上海市“博爱家园”的创建工作中,并始终致力于红十字应急救护建设工作,重点打造社区、单位“救在周末”培训,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广普及AED,并确保AED日常维护和正常运转,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
什么是AED?
AED的全称是“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用于心脏骤停的急救。当确定患者无意识、无自主呼吸、无脉搏,出现室颤、室速时,应立即使用AED进行心电除颤,同时进行心肺复苏(CPR),是一种便于携带、易于操作、稍加培训即可熟练使用的“傻瓜型”救命神器。AED里内置语音操作说明,并且能够自动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使用者只要根据语音提示进行操作,即可完成对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和除颤。打个比方,普通除颤仪就是我们的单反相机,拍照前要选择镜头、调节参数、完成对焦等复杂程序,需要专业人士操作;而AED就相当于手机拍照,只需对准目标,按下拍照键,人人都可以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讲,AED不仅是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
AED的普及
近年来在我国,得益于设备国产化、立法推动、民众急救意识增强等因素的驱动,各地正在陆续普及AED设备。目前,上海、深圳、杭州、北京等发达地区率先进行了公共场所AED配置和公众急救培训的实践。
再来看一下我们上海的AED分布情况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