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明显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心血管疾病在年使近万人丧命,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也就是每10名死者中就有3名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年6月,《中国循环杂志》刊登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概要。报告指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目前全国心血管病患者约有2.9亿,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且患者较往年明显趋于年轻化,发病次数更多,猝死概率更高。
如何预防这些致命风险呢?答案除了日常的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和积极运动之外,还有就是持续的监护。持续的监护是预防突发危险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在短时间内响应,并执行救援。甚至实现提前预警,防范于未然。
智慧医疗时代,出现了大量的远程单导联心电设备,举手投足之间,人们就可以看到心电图情况,完善了智慧医疗时代的远程心电梦:①替代沿用了多年的12导联心电图,实现长程监测、人工智能(AI)诊断;②可用这些设备预测和预防死亡;③通过远程心电,可以尽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单导联心电图是目前智慧医疗心电领域的热点,由于现有的滤波手段,可以得到相当准确的单导联(Ⅰ导联或者Ⅱ导联,有些为模拟导联)。其中在单导联心电仪行业中,做得比较好的有浙江荷清研发的心电监测仪,能够实时捕捉用户心电数据,在医生遇到的部分近似晕厥、心悸原因不明患者的诊断中得到很好地应用。
例如,笔者遇到的一例反复近似晕厥的患者,到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在一次发作时,使用心电监测仪,发现快速心律失常。进一步电生理检查,得到确诊,接受房速的射频消融手术以后,症状消失。另外,使用心电监测仪也可以将患者单导联的心电信息直接传输到管理系统,成为病史的一部分。医生可以随时看到患者的发作情况,当患者来院就诊时,可极大地节约时间,同时医生可以做简单地甄别,明确患者每一次的症状是否为真正的房颤发作,为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单导联心电仪的特点:1)使用便捷、快速,面向普通人用户,可操作性强。2)能够提供心律失常的风险判断的有用信息、以及心率变异度和心室晚电位等有用信息。3)在多导联定位诊断基础上,使用单导联能够用于长时间心肌缺血进展的跟踪判断。4)单导联心电记录波形不适合作为定位诊断根据。5)医院外心脏监护全部为单导联设备。
在智慧时代的发展趋势下,单导联心电图进入千家万户已经成为定数。由于单导联必然将成为个人用户数据的一部分,因此,将单导联的心电信息整合入大数据、为个人提供健康与医疗参考,是一个方向。例如,通过间断采集患者的心电信息,结合患者的睡眠、久坐/运动、饮食、活动与通勤规律等数据,给患者提供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甚至死亡预测,从而敦促用户改变生活作息、积极运动等,实现健康长寿。
在互联网时代,远程心电和12导联心电互为补充,无法相互取代;单导联心电图的发展,医院,而是发现问题,医院。未来,以行为模式+心电记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