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期内容较少,三分钟就能搞定!虽没什么知识亮点,但这期却非常重要!全文讲的就是一个思路,一个能让你分析心图,全面准确、不漏诊的方法。遇到危急重、抢救病人时,可以让你的诊断思路不乱,清晰明了。当然,在平时分析心电图时,也是相当好用的!以下面这份图为例,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诊断,且不漏诊?先看QRS波?P波?还是……
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留言这份图的诊断。不过这里,咱们暂不讨论,下面开始咱们心电图分析思路!
第03期分析步骤
要对心电图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同时需考虑患者的临床病史。按照标准化的分析步骤可以鉴别心电图的细微异常。
1.测定心率。
正常心率范围为60~次/分,
心动过缓:≤60次/分为;
心动过速:≥次/分为。
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确定心率:
数一数心电图上的QRS波群乘以6(因为心电图只记录10秒钟)。当心律不齐时首选此种方法。
利用心电图描记图上的小格:心率=÷一个RR间期内的大格数,若RR间期持续在两个大格内,则用小格的数量(一个大格有5个小格)来近似计算出心率。
(更多心率计算方法,点我)
例如:如果RR间期在1~2个大格之间(即心率为~次/分),则每一小格为÷5,即30次/分;如果RR间期为2~3个大格(即心率为~次/分),则每一小格为50÷5,即10次/分;如果RR间期为3~4大格(即心率为75~次/分),则每一小格为25÷5,即5次/分;如果RR间期为4~5个大格(即心率为60~75次/分),则每一小格为15÷5,即3次/分。
2.确定节律起始部位(主导节律),即确定起始点的发生部位。
主要依据心电图上有无P波(Q波在QRS波群之前还是之后)以及P波的形态来确定。
窦房结起源时,一般情况下,在Ⅰ、Ⅱ、aVF和V4~V6导联上是正向P波(aVR导联倒置)。正常心房搏动方向在上述导联上产生正向波形。若上述导联中任何一个导联上P波为负向,则表明搏动方向不正常,不是由窦房结发出,而是由心房的某个部位发出的,因此为房性心律。
如果在QRS复合波前面无P波,则搏动不是由窦房结或心房发出,而是由房室结或房室结合部发出(若QRS复合波宽且正常)或者由心室肌发出(若QRS复合波宽且形态异常)。
3.测量节律的规律性。
注意观察RR间期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不规则(不规则,但是形式通常依据房室传导异常或房室阻滞)或是无规律的不规则(RR间期无定型)。
4.评估P波的幅度、时长和形态。
5.确定额平面的电轴(即正常、左偏、右偏或不确定)。
6.测量PR间期、QRS复合波时长和QT间期。
7.评估R波在心前区的变化。这也是对水平面电轴的评估(即正常、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8.评估QRS复合波的时长、幅度及形态。
9.识别有无病理性Q波(即时长大于0.04s)。
10.评估ST段(形态以及有无抬高或压低)以及J点的变化。
11.发现T波的异常。
12.识别有无其他波形(如:U波,起搏峰,伪影)。
总结:一份心电图拿在手里,建议分析顺序为:“P-QRS-T-U”,也就是心脏心电传导顺序,这样下诊断时才不会漏诊,分析全面。
--未完,后续--
连载回顾:
心电图各个波形成原理详解心电图各个导联系统文章内容图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提供,主要来源于: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1;主编:菲利普·波德瑞德等;译:郭继鸿等。点击最下方“阅读全文”,马上拥有全套心电图(1-6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