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研究的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现状统计及对策分析
潘珺俊1冯敏山2徐惠青3张振宇4韩潇箫4苏红4万友红4李美姣4司江涛4
(1.中医院理疗科,北京;2.中医院脊柱二科,北京;3.中医院手术麻醉科,北京;4.中医院特色诊疗中心,北京)
目的了解国内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的现状,促进针刀治疗的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研究,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CENTRAL)、Embase的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病例报道类文献,对使用的针刀类型、不良事件类型、相应病例数、原发疾病、不良事件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检出有效文献篇,共例。针刀治疗不良事件主要发生部位在腰臀部、膝部、颈部及手指部位,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疼痛、皮下出血或血肿、晕针刀、神经损伤等,也包括脊髓损伤、内脏损伤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针刀治疗在关键的解剖位置和复杂疾病时的安全性尚待提高,针刀治疗标准化是提高其安全性的重要途径,相关工作亟待开展。
针刀;不良事件;现状分析;对策
针刀医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借鉴现代医学外科手术、病理、生理学、解剖学等原理,并吸收现代生物力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新成果,以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一门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1]。针刀应用于临床治疗已有30余年,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因为各种原因针刀治疗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事件,造成了患者的意外损伤,影响了针刀医学的推广与发展。本研究基于现代文献客观分析针刀治疗中不良事件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希望提高针刀治疗的安全性,为实现针刀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一定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
文献来源于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CENTRAL)、Embase。检索时间自建库以来截至年12月。
1.2选择检索词
中文检索词:“针刀”“意外”“事故”“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安全性”“并发症”“误诊”“误治”“出血”“神经损伤”“晕厥”“截瘫”“离断”“感染”等。
1.3文献纳入标准
使用针刀治疗中造成不良事件的病例报道类文献;不良事件的发生与针刀使用直接相关(包括误诊)。
1.4文献排除标准
针刀治疗造成不良事件的综述、理论探讨;重复发表以及重复使用病例的文献;不良事件的发生与针刀治疗明显不相关或无法判断其相关性文献;未提及具体病例数及具体不良事件情况的文献。
1.5分析方法
使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针刀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类型、原发疾病、合并用药、病例数等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分析造成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以此为依据提出应对策略以提高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2针刀治疗不良事件检索结果
共检索到有效文献篇,包括例不良事件。文献纳入和排除流程见图1。
2.1不同年度针刀不良事件统计
根据纳入文献分析,报道针刀不良事件的文献始于年,伴随针刀治疗的推广运用,不良事件的报道逐渐增多,尤其近5年的文献占全部纳入文献的51.93%,病例数占38.63%。一方面说明临床操作中对针刀不良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