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妈原创手绘第集)
晚上,带女儿在家做手工。
忽然整栋楼炸起了四楼妈妈的河东狮吼:
“你怎么那么笨!90减75,
你告诉我等于20!你气死我算了!”
女儿呆若木鸡,可怜巴巴地说:
“妈妈,小涵的妈妈又骂她了!
我会不会也这么笨?”
“我不会做题的时候,你会不会骂我?”
“妈妈,到时候你温柔一点
对我说好吗?我害怕!”
……
此时此刻,
不管是听到四楼妈妈的叫嚷声,
还是听到自己孩子的乞求声,
我都深深表示又惊讶又心疼……
不可否认,现在很多孩子在幼童阶段
就会被家长要求掌握尽可能多的汉字,
要学会做以内的加减运算,
要会说个以上英文单词,
要懂口才,会钢琴,跟老外愉快交流……
一年到尾,家长们奔波到头大,
孩子们劳累到过早秃顶……
真的,别不信,
最近《辽沈晚报》的新闻看了吗?
魔都一个孩子2岁半开始秃顶。
每天起来枕头上都是头发,
晚上睡觉总是满头大汗,半夜频频惊醒。
一开始妈妈以为孩子缺钙。
赶紧补,可惜没效果,
头顶很快出现四五个硬币大小的秃点。
去皮肤科看医生,医生大惊:
“这是斑秃,只有压力大的中青年才有!
从未接诊过这么小的孩子!”
问其原因,妈妈说,
为了进一家知名幼儿园,
暑假给孩子报了英语、数学、钢琴、
画画、主持人5个培优班,
丝毫不敢懈怠,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每天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
“你一定要努力考上!”
可是,孩子才2岁半!
2岁半哪,这位妈妈,
你是有多着急、多焦虑啊!
一位读者忍不住感慨:
“孩子的成绩是越走越低,
当妈的焦虑却是越走越高,
生活就像心电图,爬完一坡还有一坡,
等看到一帆风顺的时候,
也就差不多要挂了,想想都觉得累。”
哎,究其原因,
是家长的“抢跑式恐慌”在作怪啊。
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惜,最后却让孩子倒在了起跑线上!
可是,仍有妈妈不死心:
“我们这一代已经不行了,
一定要让孩子出人头地!”
更有妈妈说:
“别人家孩子都很强大,我家怎么能输?”
……
有专家说:
“从短期看,超前学习的孩子似乎更聪明,
因为在别人不会的时候,他就已经会了啊!
但从长远看,超前学习隐患却很多,
甚至得不偿失。”
隐患一:
拔苗助长,导致孩子厌学
有的父母对孩子“超前学习”的目的仅仅是因为自己的面子!带孩子出去的时候,仿佛孩子比同龄儿童会的多,自己就不跌面。但他们只有急功近利的心,却没有在“好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
买了书,堆满书橱,上至中国五千年,下至基础数学题,自己在一旁玩手机,却让孩子专心致志“自学”!他们前面拔苗助长,后面就用不出门,不吃饭,不玩耍做惩罚……这样的家长真的适合做家长吗?
是的,有的孩子可能一开始顺从,但时间长了,这种不恰当的过早学习、反复练习以及父母的做法,也会让孩子渐渐“厌学”,失去童年的本真和积极的成长动力。
隐患二:
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范围。潜能范围之内的学习可以提升孩子自信心,潜能范围之外的学习则可能损伤孩子的自信心。
有些时候,孩子由于心智达不到目前学习的难度,难免会机械的学蒙圈,知识也会混在一起。上次听说,妈妈让小涵写下苹果的拼音,小涵直接写了一页的apple。
你看,这位妈妈只追求了小涵做题的数量,却忽略了知识跟生活的结合,导致小涵把原来熟悉的知识转头也忘记了。一来二往,自然难免逃不掉一顿顿说落。
关键是,孩子刚学会20-8=12,你却希望她立刻懂得20-12=8,孩子怎么可能立刻转过弯来呢?家长怪孩子不会举一反三!可是孩子那么小,真的对举一反三能运用的这么自如吗?更有时候,孩子有一题做对了,妈妈就大笔一挥奖励她吃喝玩乐,把她夸上天。可孩子做错了,就河东狮吼骂他笨。时间长了,是会严重挫伤孩子自尊,甚至影响孩子乐观和积极的性格啊!
隐患三:
少了一个单纯的孩子,
多了一个催熟的小大人。
专家说:对年幼的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获取了什么精神营养。
父母白天忙着上班,晚上回来催促孩子高强度学习,又有谁又来关心孩子想些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催熟的水果外表鲜艳,可时间一久就会腐烂!急功近利地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过早的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又有什么意义呢?
孩子真正有兴趣的,每天被压抑。让那张原本快乐单纯的小脸上,却徒增了很多早熟的迷茫……
要知道,孩子对游戏和玩耍的热爱,是天性。不要把孩子的玩耍,当做孩子在消耗时间,更不要有一种“天要塌娃要完”的感觉。玩耍的过程,你怎么知道孩子没有学到东西呢?
你看,孩子因为摆积木集中了注意力,所以他做什么事情都变得特别有耐心。你看,他对建模型始终保持着似火的热情,这恰恰是我们大人需要学习的精神啊。你看,他不但更善于观察生活了,对家人也知冷知热,更懂得心疼爸爸妈妈上班的辛苦了……
这都是成长和收获啊!
甚至,这种收获才是陪伴孩子一辈子的!
是的,我们是时候应该正确认识
“儿童观”和“教育观”了!
给孩子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让他们能自由的并富有个性的发展,
别让孩子在幼童时期就背上那沉重的
“超前学习”的担子。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不硬性学习,
该如何引导孩子寓教于乐的掌握知识?
晨妈是这样理解的:
一、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对孩子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做出积极的反映和具体的鼓励。
及时看到他们的闪光点,而不是处处贬低他的不足或逮着他的缺点不放。比如有人夸孩子擅长观察,你却说:“不行不行,孩子很笨!”有人跟孩子一起讨论外星球,你却在旁边插话:“孩子都是胡说八道,你们别信!”……长此以往,不但孩子无法获得被认可的成就感,无法提高自信心,更会让他陷入无限的自卑。
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坚定真实的社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