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谈谈心电图时域指标的离散度问题
TUhjnbcbe - 2021/8/10 17:21:00

点击蓝字,听于小林说心电

于小林

主任医师

中国临床心电学会常务委员。

带“离散度”的心电图时域指标有:

QT间期离散度(QTd);

P波离散度(Pd);

T波末峰时间离散度(Tp-Ted);

其它反映心室复极的JT间期离散度(JTd,J波至T波终末间期的离散度)和JTpd(J波至T波峰间期的离散度)等。

今天我以QTd为例来说说体表心电图测算间期离散度的问题。

QTd是指各导联中最大与最小的QT间期之差(QTd=QTmax-QTmin),是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均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预警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已为国内外专家所共识。

QTd的方法学概念自提出时起,即争论不断。国内外均有学者提出,体表心电图上不存在离散度。有的学者引用体表的心电向量图来证实,导联之间的时间差别是由于波的初始或终末向量垂直于所测导联,造成投影的波幅为零所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概念:

向量投影效应。

真正意义的离散度,应当是在各自独立的导联上,将所测心电波进行同一时域指标长短的差值。

也就是说,导联之间不应当有电路意义上的短路,串联或并联也不行。这非常便于理解,短路端的电信号是不可能有离散度的,无论在哪一端。

我们先来看看肢体6个导联有无短路的情况。

除了地线G(右腿电极)外,全部电极只有3个(右手,左手和左脚)。电路是一个闭合的三角形(爱氏三角),加上中心电端,电路意义上的短路和串并联随处可见。

肢体导联上真正意义的离散度,微乎其微,或者干脆没有。

再看胸前6个导联。

6个探查电极分别直接联在相应放大器的正端,之间不发生任何联系,所以,胸前导联是有离散度的,但仅限于探查电极的正端。胸导的负端都接中心电端,这里把所有6个负极都短路在一起——胸前导联负端没有离散度。

胸导联离散度的角度范围,从V1导联(+度),到V6导联(0度),有度,是心室电活动的近场。

所以,结论是:

体表心电图确实有波的离散度,主要集中在胸前导联的正极,但十分有限。

心电向量图不能证实体表心电图的离散度为零。因为心电向量图机本身就是离散度的杀手。

硬件上,各个电极所收集的心电信号,进入仪器后首先经过Frank导联电路的分配,这个电路的本质就是电阻的串并联。各个电极通过电阻都联在一起,彼此绝不开放,秒杀所有体表来的波离散。

软件上,组成向量的3路心电波被规定,起始和终末点都是同步的属性。打个比方,把一路人和另一路猪的心电波,将R波顶对齐,送入心电向量图机,仪器不仅能组成平面向量图,同时还能告诉你:两路信号之间没有离散度。

但是,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报告证实,体表心电图确能测出QTd,并且确有意义。

我认为,体表心电图所测出的QTd,包含3个成分:

1、  真正的离散度,主要集中在胸前导联的正极,并且十分有限;

2、  向量投影效应。占有较大的分量,无论什么方法,难以规避;

3、  测算误差。无论是机测还是人工都可以造成。如果采用严格的测量方法,可减小甚至消除。

要消除体表心电图的测算误差,不对仪器进行方法学改进和创新,单靠目前常规心电图是很难实现的。立体心电图机可以通过波幅放大和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基本消除QTd的测算误差,所获取的QTd值可以认为是真正的QTd和向量投影效应的复合体。

从大量病例分析报告中,我得出一个初始意念:

空间向量图T环大圆异常者,QTd值偏大,而T环线形改变者QTd值偏小。

T环形态可否作为一个反映QTd的定性指标?

需要通过临床试验来证实。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心电图时域指标的离散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