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情的起因
王XX,男,6周岁,年4月24日14:25在我们卫生接种了水痘疫苗第二剂次,17:30出现发憋、胸痛、乏力,18:30家长和孩子一行三人到我们接种门诊来咨询。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红肿、硬结,我会很坦然,但听孩子的症状是发憋、胸痛,自然不敢怠慢,问了一下当天的接种情况,接种前孩子无任何不适,接种完留观30分钟后无不适才离开接种门诊,马上带他们去我院的内科诊治。
二、院内积极应对
在内科问清病情,查看病人并无紫疳,两肺呼吸音清,心脏未闻及杂音。测量体温36.2℃,心率6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0mmHg,查血氧饱和度98%,拍胸片未发现异常,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经询问既往体健。采取平卧位观察处理。18:56询问王XX,自述症状无缓解,全身乏力、发憋加重,问发憋、胸疼的部位均指向心前区,查看心率64次/分,血压/70毫米汞柱,血氧饱和度为99%,目测孩子无紫疳、无吸气三凹症,两肺听诊呼吸音清,胸廓运动正常。我们紧急与上级医疗救治单位联系,医院急诊科医师详细汇报,医院急诊科医师认为孩子没事。但孩子家长明显着急,要求我跟着转诊,我马上请示联系疾控和院领导,均指示,生命至上,联系医院,开通救治绿色通道,由我陪同立马转诊。三、转院诊断与处理
转诊途中,我握着王XX的脉膊,观察着他的呼吸情况,问他怎么样,他说更重了,出不了气了,但我观察着他呼吸、脉率均平稳,我怀疑他是心因性疾病,但考虑到家长的情绪,也不方便说出来。通过绿色通道,我医院的急诊科,当时测体温36.2,脉博6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68mmhg,查血氧饱和度99,心电图示心律不齐,建议住院治疗,家长说:”打疫苗把心脏打坏了”,我也不辩解。在护士的引导下,我们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王XX到达心内科住院部,医生看过门诊病历,说不能收入院,家长马上反驳道:“医生,他们给我们打了疫苗,把心脏打坏了,为什么不让住院?”医生说:“心律不齐是不是接种了疫苗引起的,不好说。”“一定是,我们的孩子从来很壮实,没得过病,就是打疫苗打坏了心脏!”医生淡定地说:“你之前又没做过心电图,即使有心脏病,你们也不知道。现在一个“房早”不足以解释孩子的发憋、胸疼和乏力,孩子各项指标都正常,住了院也没有办法用药,建议回家观察,如果你们非要住院,也可以,那就只能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胸部核磁等,还是不能用药,你们自己考虑吧。”四、审时度势与家长科学沟通
医生去忙别的病人了,家长陷入了深深地迷茫,这时我才表达自己的观点:1.虽然孩子说发憋很严重,但说话很自如,在我们医院和医院的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尤其是孩子的血氧饱和度,与他自述的症状不符。2.我认为孩子没事,此前不说是考虑到你们的接受程度,你们可能会认为我们在有意推脱责任,医院说孩子没事,你们容易接受。3.这可能是心因性反应,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提孩子不舒服,让孩子最信任的人去做孩子的心理支持。听完我的话,孩子奶奶还是希望孩子能够住院观察,但爸爸认定孩子没事,爸爸马上说:“我去给他说。”他们一边去商量住不住院,一边给孩子做心理辅导了,我便有意回避了一段距离,一是让他们有商量的空间,医院的情况汇报给上级领导。不一会儿听远处的爸爸说:“你又没事,别坐轮椅了”。孩子颤颤微微,站起来,一步一步往前挨,一步距离不足一脚长,奶奶数落着爸爸不关心儿子,挽着孙子走,孩子一副病得不轻的样子。出院路过大厅,我们还再低着头走,孩子说该往右拐了,我忍不住夸赞孩子方向感很棒。出来时我们也不知道车停到哪儿了,孩子说:“这不是么!”,我说你上车的时候头都抬不起来,你怎么知道车牌号,他说我就扫了一眼就记住了。这时我明显感觉到孩子的意识清醒,言语流畅,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看看表晚上十点多了,医院对面饭店吃饭,孩子顿时忘了自己的病,迈开步子就走。吃饭时孩子的话风趣幽默,从医院回来的路上孩子话很多,他谈自已的学习,自己的爱好,他告诉奶奶,不发憋了,也不胸疼了,就是腿还是有点没劲,奶奶开玩笑地说:“只要你出气,啥也不怕了,你这么一闹,把奶奶的棺材本都拿出来了”。此时,我明显地感觉到王XX及家人走出了心理雾霾。孩子的奶奶和爸爸非常感谢我,是我的陪同让他们心里踏实,我也很欣慰,孩子平安没事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期望。五、这件事对我们的启示:1、发现接种不良反应要反应迅速,积极处置,监测生命指征。如果感觉自己的诊疗能力有限,及时与上级医疗机构会诊,转诊。2、及时与上级沟通,包括上级疾控、院领导,听从上级的安排,群策群力,共同呵护生命。3、发生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家长不懂医学又心疼孩子,会很情绪化,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理性,对家长过激的话语不急于纠正。静待结果出来,以家长接受的时机再与之沟通,家长会比较容易接受。4、只有我们规范操作,遇到接种不良反应,才能心安理得有底气。5、有医护人员跟随转诊,能给家长带来很大程度的安全感。6、心因性反应的诊断是基于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再做出的诊断,切记不可武断,耽误了抢救的机会。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