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心电资讯
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在有症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模式探讨余新艳,王志新,崔媛媛
医院电生理中心
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通信作者:李方洁
中医院心功能科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惠民专项项目(CMG)
目的探讨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不同监测模式在有症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银川市基层医疗机构纳入的确诊为心律失常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两周内均在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时采用自行佩戴单导联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采集一个24h心电图作为对照组,5次1h心电图作为观察组。数据均实时上传至云端由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诊断。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77.5%vs.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中等的一致性(Kappa=0.)。对照组佩戴次数与心律失常检出率呈正相关(r=0.94,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有症状时佩戴单导联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采集多次1h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检出上与采集1次24h心电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佩戴次数越多,心律失常检出率越高。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是由传统心电监测融合材料、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多种新兴技术而产生的,直接穿戴(佩戴)在人体上的心电设备,其通过附着在皮肤表面的感知传感器采集患者的心电信息参数,以完成个体心电连续、长程的动态监测。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实现了心电数据的实时传输、远程监测和专业诊断,由“保健级”提升至“诊断级”,其中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导联设置采集的心电图因接近Ⅱ导联心电图而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筛查和监测,尤其是短暂和偶发心律失常的筛查和监测。本研究纳入了40位有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探讨如何利用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对其进行监测管理。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纳入标准:选取年9月至12月银川市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纳入的40例有头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两周内均在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时采用自行佩戴单导联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采集一个24h心电图作为对照组,5次1h心电图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21~76(48.20±14.51)岁。排除标准:①不能有效完成监测方案者;②不能使用智能手机者。1.2方法1.2.1设备使用及传输方法采用单导联可穿戴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进行数据采集。设备体积49mm×35mm×12mm,重量15g(图1),续航72h,存储容量72h,数据传输蓝牙5.0(兼容4.X)。采样率Hz,采样精度12bit,记录带宽0.05~55Hz,测试标准YY-。测试时打开记录器电源开关启动记录仪,手机App扫描记录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