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彤心飞传ANE心电病例V1与V2导联
TUhjnbcbe - 2021/5/21 17:08:00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栏目介绍彤心飞传是由医院心脏科刘彤教授和郑州医院心内科谷云飞共同推出的一档心血管前沿文献速读栏目。每期精选国际顶级期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文献进行深度呈现,以期让国内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同步跟踪学科进展,了解前沿动态资讯,获取最新研究结论。

心电图(ECG)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心电异常的检查手段,其形态学及节律的研究及内涵随着医学发展不断丰富完善,而值得注意且往往容易被忽视的是,我们所有的诊断标准均建立在一份规范、合格的心电图采集上。导联误置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若对于误置导联下采集的心电图进行常规判读乃至制定临床决策,不仅对患者病情产生误判,不合适的临床处置甚至可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故曾有学者呼吁对于心电图要做到“七分做,三分看”,亦是强调规范、合格的心电图采集的重要性。本期分享来自于AnnNoninvasiveElectrocardiol杂志4月4日在线发表的LettertoEditor版块的经验分享——“V1与V2导联误置对心电图解读及临床治疗的不良影响”。

V1和V2导联的正确放置位于胸骨右缘和左缘的第四肋间。V1和V2放置高于第四肋间是临床实践中的常见技术误差,且可对心电图的判读产生负面影响,因其可导致少数假阳性结果,如陈旧前间壁心肌梗死(septalinfarction),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nteriorSTEMI)及不完全右束支阻滞表现。心电图判读错误可导致不必要的临床干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V1和V2导联中的P波形态是一个关键的鉴别因素,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导联误置。当V1和V2导联正确放置时,大多数健康人V1导联的P波可表现为正负双向形态,而V2导联P波形态是直立的。当V2导联误置高于第四肋间时,其P波的正向振幅可能会丢失,并且可以观察到异常的P波形态,例如低平、正负双向及倒置P波(具体基于导联误置位置而变化)。此外,V1中P波负向成分较大时应高度怀疑V1和V2导联存在误置。

文章以3名在SpireFyldeCoast医院择期外科手术,进行术前预评估的患者为例,因V1和V2导联的误置而产生了假阳性结果(图1),继而导致其外科手术推迟等待进一步的心脏专科评估。当正确放置V1和V2导联后复查心电图,此前所有心电图“阳性”结果都完全消失。这三个病例中,V1导联P波形态以负向波为主,且V2导联P波的正向振幅丢失。除了假阳性心电图表现消失外,当正确放置导联时,可以清楚地看到V1正负双向、正向P波以及V2导联的直立P波。

图1三例由V1和V2导联误置产生的假阳性心电图真实案例。例1,V1、V2导联误置产生间隔Q波,被误诊为陈旧性前间壁梗死(septalinfarction),正确放置导联后,V1和V2中可以看到小r波,间隔Q波消失。例2提示V1和V2导联轻度ST段抬高,误诊为可能存在前壁心肌梗死(anteriorinfarction),正确放置导联后,V1和V2导联ST段抬高消失。例3可见V1和V2的RsR模式,提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正确放置导联后,可以看到V1和V2正常RS模式

总之,上述心电图的学习目的是提高临床医师对识别导联误置/心电图误判重要性的认识。进行心电图采集时,由于胸导联误置的负面结果,可影响对患者心电图的准确解读及其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此外,V1和V2导联中的P波形态是鉴别特定导联误置(放置位置过高)的有效手段,因此医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流程或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AbobakerA,RanaRM.V1andV2pericordialleadsmisplacementanditsnegativeimpactonECGinterpretationandclinicalcare.AnnNoninvasiveElectrocardiol.Apr4:e.doi:10./anec..Epubaheadofprint.PMID:.

专家简介

李艺,医院心脏外科硕士研究生在读。曾担任武汉医师协会心电学医师分会委员、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会网络心电学组、散点图学组委员。曾获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新星奖”;十八届中国心律学大会“心电图大比武”一等奖;第一届湖北心电学基地病例分享比赛一等奖;长江中游城市群“心电图大比武“二等奖。医院优秀带教教师,医院、医院定点授课教师。参与国内外期刊论文发表十余篇,参编多部心电相关专著。擅长复杂心电图及相关电生理机制研究。目前主要研究主动脉根部的精准重建。

刘彤,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教授,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天津医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天津市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首批天津市津门医学英才。医学博士/博士后(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脏起搏与射频消融、心房颤动、肿瘤心脏病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国际心电学会(ISE)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心电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整合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PACE杂志(SCI收录)编委,CardiovasDiagTher杂志(SCI收录)编委,CardiolResPract杂志(SCI收录)特刊主编,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青年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3项。JACC、Stroke、CardiovascDiabetol、Heart、JAHA、CirculationAE、HeartRhythm等杂志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文章余篇,总引用次数次,主编及主译英文专著各1部,副主编专著2部。

谷云飞,郑州医院心内二区主任,副主任医师,郑州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分会青年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全国委员、海医会心脏重症委员会河南分会秘书、河南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射频消融学组委员、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分会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心律失常房颤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房颤中心联盟秘书,洛阳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秘书,《实用心电学杂志》、《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医师在线》杂志编委,洛阳心脏网、循环在线
1
查看完整版本: 彤心飞传ANE心电病例V1与V2导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