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脱节性质,可以将心房脱节分为两类,分别为干扰性房内脱节和阻滞性房内脱节。在第21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上,医院徐金义教授针对两类心房脱节的心电图表现做了精彩报告。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干扰性房内脱节
干扰性房内脱节也称“干扰性房性脱节”,指心房内的两个不同部分分别由两个起搏点同时激动所形成的心房节律,是一种少见的干扰性脱节。它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干扰性脱节。
参与形成或维持的电生理机制包括:①双重心律的形成;②室房传导的畅通;③房内两个异源初激部分之间的较远距离;④两部分心房肌初激时间的同时性。以上机制导致心房内发生连续的绝对干扰。
心电图表现为连续3次或以上的一系列房性融合波。房性融合波多为窦性P波与房性P’波融合,可为两种房性P’波融合,可为窦性P波与交界性逆行P’波融合,也可为室性逆行P’波参与形成。因融合程度不同,P-R间期和P波形状互有差异。QRS波群多为室上性,常伴有窦律竞争现象,有时在一系列房性融合波首、尾可见双重心律P波原貌。房性融合波的存在,反映了双重心律的等频和钩拢现象,以及双重心律互相夺获对方的程度。
干扰性房内脱节需要与房性并行心律、窦房游走心律、阻滞性心房脱节相鉴别。
图1窦性+异位心律;伴有窦房竞争现象的加速性房性心律(83bpm);不完全干扰性房内脱节;房性融合波
图2窦性+异位心律;窦性心动过速(bpm);加速性交界性心律(83bpm);不完全干扰性房内脱节
阻滞性心房脱节
阻滞性心房脱节是指心房的某一部分与心房的其余部分被两个独立的、互不干扰的起搏点分别激动,是一种必须依靠心电图来诊断的罕见型房性心律失常,年wenckebach首次在人类心电图中发现。一般来说,心房的某一部分被异位起搏点所激动,而心房的其余部分则被窦房结控制;异位起搏点的激动绝对不能下传心室。阻滞性心房脱节也被称为心房分离、房内脱节、房间脱节、完全性房内/间阻滞。
其发生机理包括:①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②心房内有两个或以上起搏点并行发放激动;③起搏点周围各自存在传入性与传出性阻滞区。
阻滞性心房脱节可分为四种类型:单侧缓慢的异位心房节律型(最常见)、单侧心房颤动型(比较常见)、单侧心房扑动型(少见)、单侧房性心动过速型(很少见)。
心电图表现为两组独立的心房波,一组是基本节律,规律,与QRS关系固定,常为窦性P波;另一组P’波与QRS无关,形态和频率均与窦性P波不同。异位P’波比窦性P波小,通常频率为30~50bpm,节律不齐。有时可见“房性重叠波”。需要与房性并行心律、干扰性房内脱节、人工伪差相鉴别。
阻滞性心房脱节多见于风心病、心肌梗死、肺部疾病、尿*症等严重疾病,也可见于洋地*等药物过量或中*,多在病情危重时出现,常合并其他心律失常。
图3窦性+异位心律;窦性心律(94bpm);房性异位心律(94bpm);阻滞性心房脱节;房性重叠波
图4异位+异位心律;房性心动过速(bpm);过缓的房性逸搏心律(43bpm);阻滞性心房脱节
图5异位+异位心律;双源房性心动过速(房率均为bpm);3:1房室传导;阻滞性心房脱节
医脉通-SCC专题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