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终于把我家三口人的保险选完了。
真是个大工程啊,今天总结一下心路历程。
选保险和把大象装冰箱一样,都分三步。
第一步,先梳理自己的需求。比如我的需求是:
男,33岁,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领导。辞职前,年薪50万左右;辞职后嘛,以“炒股”为生,艰难度日。
(小科普:花多少钱买保险,这叫保费;出了事保险公司赔你多少钱,这叫保额。我们买保险,其实使用保费买保额。)
我打算买保额:医疗险万;重疾险50万-万;意外险万;定期寿险万。
我家领导的需求和我差不多。
我儿子的需求,要简单一些。
打算买保额:医疗险万;重疾险50万保额;
意外险20万(小孩的意外险,不满10岁身故,赔偿是不能超过20万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某些变态父母把小孩打残废了,骗保);
定期寿险不买(给小孩买定期寿险,你想干啥啊?)
嗯,需求基本就些,然后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选产品。对于是选线上产品还是选线下产品这件事,我倾向于线上。
目前保险行业的现状是:线上产品整体的性价比,要比线下的高出一大截。
另外,在线下买保险,优秀的保险顾问比大熊猫还难找。
这两天我问了好几个线下保险销售,都是龙头保险公司的,竟然说他们公司没有消费型保险产品。
当我是傻子吗?不想卖就直说嘛……
算了,不和他们折腾了,直接选线上的。
我在网上搜了一圈,汇总一下目前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1.医疗险,比如平安e生保、超越保点评:这两个都是多元就能保万的,特定疾病还能保万,超出我的预期。二者之间我更倾向于平安e生保,因为它能保证续保20年。虽然我不一定会连续买它20年,如果中途看到了其他更好的医疗险产品,我再更换,反正是一年一年交钱。2.重疾险,比如达尔文3号、康惠保2.0点评:这个达尔文3号,6千多保费就有90万保额(60岁前),性价比真心是高。回想我当年花买的那个只有15万保额,那个恨啊。康惠保2.0也还不错,性价比要比达尔文3号稍微低一点,但是健康告知要宽松一些。(具体什么是健康告知,后面有讲)大家在选重疾险的时候,还要考虑是选单次赔付产品还是多次赔付产品。举个栗子,我要是得了个癌。如果之前买的是单次赔付产品,那保险公司赔钱,合同结束。由于我得过癌,后面基本买不了重疾险了;如果我之前买的是多次赔付的产品,那保险公司会赔这次癌症的钱,合同没结束。后面如果不幸又得癌了,还可以再赔一次。由于能赔两次,所以多次赔付的产品要贵不少。我个人倾向于选择单次赔付的产品,先把第一次得病挺过来再说第二次的事吧。土豪请随意。小孩的重疾险,要比成人的便宜不少。比如晴天保保超越版,守卫者3号少儿版。点评:小孩的重疾险,我倾向于选择单次赔付、保30年的这种。主要原因是:成本低。比如那个晴天保保,50万保额才多一年。毕竟小孩得病了,还有我来养他。30岁以后,是他自己该给自己买保险的时候了,我的义务已经尽到了。3.意外险非常好选大人的意外险,比如锦慧保;小孩意外险,比如平安少儿综合意外险。点评:大人的两三百一年,就能保万。小孩的几十块,保20万。4.定期寿险比如大麦定寿、定海柱2号点评:定期寿险也很简单,就看哪个便宜。万保额,1千多一点就搞定了。顺便说说重疾险里面有个东西叫“含身故”的东西,含身故就是在重疾险里面强行绑定了一个定期寿险卖给你。我的经验是,“含身故”的重疾险不划算,换成“不含身故”的重疾险+单独的定期寿险,成本要更低。反正选产品的时候,险种与险种之间不要有交叉。什么重疾里面含身故啊,寿险里面含重疾啊,全家共享保额啊,这些乱七八糟的统统不要。搞到最后就像我之前一样,都弄不清楚自己到底买了些啥保险。产品看的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联系线上保险顾问。我们自己选的产品,终究会有一些看不到的坑,需要专业的人帮忙评估一下,我们是不是想漏了什么地方。要让他帮忙评估方案可行性,还有帮忙评估健康告知。第三步,联系保险顾问。
点击任意一款产品,右下角都能预约保险顾问。填写完联系方式,一般24小时以内,会有保险顾问联系你。我预约的那位,竟然过了十几个小时才回我电话,让我瞬间没有了做上帝的赶脚。一个深圳的电话call过来,说他是我预约的保险顾问,问我有什么需求。我巴拉巴拉把需求说了一下,他又问:你的预算是多少?我说:第一次买保险,没概念,每个险种,你都推荐2个吧。他根据我的需求推荐了几款产品,让我比较吃惊的是,他竟然会主动推荐更便宜的产品。医疗险基本锁定了平安e生保,重疾险基本锁定了达尔文3号,意外险锁定了锦慧保,定期寿险锁定了大麦定寿。然后他又问我:你在哪里生活?我说在海南啊。他说,那完蛋了,达尔文3号海南买不了。如果你在海南买了达尔文3号,保险公司后期可能会拒赔。我说我户籍在成都。他说成都也买不了,也拒赔。无语。买不了这个,那就换一个呗。后面我选择了康惠保2.0。原因有二:第一,这个产品的健康告知比较宽松,容易通过。第二,它支持新老重疾定义择优赔付。也就是新、老重疾定义里面,如果对同一个病的赔付标准有所不同,保险公司会按照赔的多的那个规定来赔。然后他又问了我一大堆关于健康方面的情况,这就进入最重要的一步了——健康告知。如果说买保险过程中,要评选一个最大的坑,这个坑一定是健康告知。健康告知是指在买保险之前,保险公司会给你列个清单,问你之前得没得过癌症啊,得没得过高血压、糖尿病啊,之类的。每个保险产品的健康告知问的都不太一样。这是保险公司挑选客户的过程,保险公司会把他们认为健康风险比较大的客户筛选掉。这个东西一定要重视。如果它问了这个问题,你没如实回答,后面真得病了要赔偿的时候,保险公司可以拒绝赔偿,理由是:你没有如实回答健康告知。前两天有位读者给我留言,说她之前买保险,健康告知里有几项没告知,她说:“反正保险公司也不知道,我要是告诉它了,它就不让我买保险了。”这就是自己往坑里跳了。保险公司会在赔偿前,调阅你医院检查记录,来分析这个人有没有不如实告知的情况。健康告知有个大原则:告知上问到的,一定要说实话。告知上没问到的,啥也别说。而且这个实话,指的是客观实话,比如检查报告、体检报告上明确的诊断结论,这叫实话,要告知。不要凭感觉,说我自己感觉我肝不舒服。检查报告、体检报告上没有的,就不用告知。这里面有两个小窍门:大家在买保险之前,不要去做体检。万一检个什么毛病出来,结果落实到纸面上,保险可能就不让买了;医院做检查的报告,要留好,回头买保险时要是记不清楚了,可以翻出来看看。报告如果丢了,医院再打印一份。那位保险顾问在帮我做评估时,我回忆起n年之前因为心脏不适,去医院做过检查。而健康告知上写着不能有心脏疾病。他让我去找一下当时的诊断结果。我一通狂翻,发现当年做的是个心电图,结论是未见异常。这才算是顺利过关。如果我的报告结果是有异常,那健康告知就没法顺利通过了,后面要进入人工核保环节,核保不过,可能就会被拒保(无法买这份保险)。我理解,一名好的保险顾问,首先要对产品比较熟悉,可以帮客户配置比较合理的方案。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可以帮助你评估,你的健康情况是否能够通过某款产品的健康告知。这个作用,是谁都替代不了的。总之,大家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仔仔细细和保险顾问一条一条沟通健康告知,千万不要随意填过去了。这个一定一定要注意!最后,晒晒我家的整体方案。
一共2万多,把我们家最大的风险都堵住了,我个人还算比较满意。我会在下个星期内,把单下完,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有关抄作业:保险和基金一样,不能盲目抄作业。特别是保险,你家的情况可能与我家有很大不同,产品可以参考,但具体方案和健康告知一定要和保险顾问仔仔细细的沟通才行。如果你要买保险,建议1月底之前先把重疾险选了,老的重疾定义产品会在1月底统一下架。另外,尽量选择新旧重疾定义择优理赔的产品,会更加划算。预约顾问,点击下方链接,然后点击预约顾问即可。前三篇回顾:
我家踩的那些保险坑消费型保险与分红型保险3.一文搞懂4大险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