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下雨的早晨,一名38岁男性被发现在自行车道附近,随后被送往急诊室。由于血糖只有为21mg/dL(约1.2mmol/L),途中静脉注射葡萄糖;由于怀疑阿片类药物过量,又予静脉注射纳洛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8(E1,V2,M5),轻度烦躁,瞳孔对光反射良好,室内空气状态下呼吸困难,没有其他创伤或伤害的迹象。病人接受插管,液体复苏。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轻度升高为(11.4K/ul),阴离子间隙为20mmol/L(参考值8-16mmol/L),血气分析pH为7.05(7.35-7.45),二氧化碳分压71mmHg(35-45mmHG)。乳酸、肌钙蛋白、脑钠素和血糖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头部和颈椎CT及胸片无异常。12导联心电图如图1示。结合以上信息,目前患者有哪些异常,临床中在哪些情况下会有这些异常?病人的生命体征预计会怎样?
图1患者送入急诊室时的初始心电图
图2入院约18小时心电图,体温升至36°C
心电图
图1是初始ECG体温为26.6°C时做的,其他生命体征正常。心电图表现为心房颤动(82次/分),宽QRS波(ms)伴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延迟,QTc延长至ms,V3导联出现U波,多导联广泛J波。
图2第二份心电图是18小时后复温至36°C后的。显示窦性心律(86次/分),标准QRS和QTc间期,以及U波和J波消退。
患者体温过低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低血糖环境中,以及饥饿和酒精中*引起的多种因素下出现酮症的表现。患者经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康复出院。
体温与包括心脏电生理在内的多种生化过程相关。当温度低于30.0°C时,大多数患者心电图表现为J波:QRS波群末端交界处和ST段起始部的突然偏转方向。过去几十年,J波(也称为奥斯本波、驼峰征或Hathook交界点)作为破解心律失常的电化学起源的线索引起了人们的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