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位
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受本身及心外因素的影响。心脏位置可沿前后轴、长轴及横轴三个轴线发生转动,而心脏位置的每一变化,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电图图形。临床常根据某些导联的心电图图形推断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因此,多年来分析和判断心电位已成为心电图分析和报告中的常规内容。
心电位常指心脏沿长轴的转位,这种转位的程度可根据胸前导联移行区的位置进行推测。无心脏转位时,V1、V2导联面对的是右室壁而记录到rS波,V5、V6导联面对左室壁而记录到qR或Rs波,而V3、V4导联面对室间隔记录到移行区QRS波图形,呈RS型。
正常人的心电位70%属正常,即在V3、V4导联记录到移行区RS图形,但30%的正常人存在生理性变异,可以出现顺钟向转位(移行区推迟出现在V5、V6导联),或逆钟向转位(移行区提前出现在V1、V2导联)。
异常心电位
不论窦性心律的QRS波还是室早的QRS波,均在胸前V1~V6导联显示心电位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生理性或病理性转位。
临床心电图中,不少患者心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右室,引起右室扩张或肥大时可发生顺钟向转位,即右室向前、向左旋转,左室向后转动,此时心前区大部分由右室占据,使平素右室的图形向左延伸,使移行区QRS波图形推迟在V5、V6导联出现。
相反,当患者心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左室,引起左室扩张或肥厚时,则引起心脏沿长轴做逆钟向转位,左室向右、向前转动,右室向后旋转,心前区则由左室占据。故移行区QRS波图形提前出现在V1、V2导联,甚至更早。
观察与判断心电位的目的是为了解心电图的正常范围及变异的原因,进而发现心电图异常。
应当指出,心电位的顺钟向和逆钟向转位的概念,恰与X线的诊断意义相反,不应混淆。因心电位的基本概念是由单级导联概念演变推导而来,因此对其临床价值尚有学者持否定态度,但多数学者坚持传统概念,认为从向量的角度来看,心电位的概念仍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免责声明
平台推送文章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不做它用。如有错误或涉及版权归属,请联系删除,谢谢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