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因全身无力、心动过速、消瘦2医院中医内分泌科。患者出现症状2个多月的时间,由于疫情不敢出门就医,无形中延误了诊治时间,来就诊时,特别憔悴、焦虑,自诉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好好睡觉了。通过门诊化验,考虑其为甲亢、肝损害、低钾血症,为系统治疗收入院,经积极治疗,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及化验指标迅速好转,甲亢很快得到控制。但是,科主任郑桂玲和医生陈健在诊治过程中发现了新的疑点:“患者的低钾血症,真的是甲亢导致的吗?”患者为中年男性,无高血压家族史,在四五年前脑卒中后明确诊断高血压,并一直应用降压药进行治疗,其在甲功正常的情况下,血钾均处于正常值下限水平。
甲状腺机能亢进时,钠钾ATP酶活性增强,使钾离子分布发生变化可以导致低钾血症。既往患者无甲亢的时候,是什么因素影响的血钾呢?难道这名患者的低血钾还有其他原因吗?为此,进一步给患者完善了24小时尿钾、血气分析、高血压四项及双侧肾上腺CT的检查,发现了右侧肾上腺外侧支占位,结合其化验结果,考虑这名患者的低钾血症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的,并告知患者其高血压很大可能为继发性,手术后有停用降压药的可能。患者得知消息欣喜若狂!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患者甲亢得到有效治疗,并实施了右侧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术后停用降压药,血压正常,近期专家门诊复诊,复查血钾正常,甲亢得到控制。患者出院后吃得饱、睡的香,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没有像现在这么好,没想到这次住院,不仅治了甲亢,还把多年的高血压治愈了”,表达了强烈的感激之情。
导致这个甲亢患者低钾血症的另一个“狡猾”的病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症。年中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治指南专家共识显示,其发病率在1、2、3级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1.99%、8.02%和13.2%,而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其患病率更高为17%~23%。发病年龄高峰为3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引起本病的最常见原因为醛固酮瘤,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60%-80%,大多数单个腺瘤,左侧多见。其次有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又称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占20%-30%。主要症状包括:1.高血压综合征:最早且最常见,可早于低血钾综合征3-4年出现。几乎见于每一病例的不同阶段,多为进展缓慢的良性高血压。2.肌无力及周期性瘫痪:一般来说,血钾越低,肌肉受累越重,常见诱因为劳累或服用氢氯噻嗪、呋塞米等促进排钾的利尿药,麻痹多累及下肢,严重时可累及四肢。3.肢端麻木与手足抽搐。4.多尿。5.心脏表现:心电图呈低血钾图形。6.其他:儿童患者有生长发育障碍,与长期缺钾等代谢紊乱有关。
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时要筛选原醛症呢?①年龄较轻(≤50岁)、病情较重(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或疗效较差的高血压;②用降压药治疗无效或效果较差的高血压;③高血压伴低血钾,或伴明显的肌无力与周期性瘫痪;④低肾素活性型高血压伴高醛固酮血症;⑤高血压伴多尿或碱血症;⑥肾上腺意外瘤(尤其伴高血压者);⑦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40岁)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本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及药物。本文中的这个患者,手术切除醛固酮瘤后完全停用了降压药,高血压得到了治愈。所以,临床工作中,如遇到可疑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应尽早筛查,早期发现继发性高血压,不仅可以治愈疾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上下翻动,轻松查看科室、专家信息
中医内分泌科简介
中医内分泌科现有医护人员25名,医生11名,护士14名,其中医生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4名。拥有一套完整的糖尿病诊治流程(教育、并发症早期筛查、预防、治疗、后期随访等),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各种甲状腺炎)、肾上腺、垂体疾病及痛风、肥胖症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科室开展项目:胰岛素泵及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治、ABI检测技术、药物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诊治、儿童矮小症评估及治疗。
专家简介
郑桂玲,联勤医院中医内分泌科主任,医学硕士。从事内分泌工作20年。曾在北京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预防、强化血糖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糖脂代谢、肥胖症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等疾病有深入研究。学术团体兼职:担任原北京*区内分泌学会委员、天津市糖尿病学会委员、天津市老年医学学会委员、天津市抗衰老协会内分泌学会委员、天津市医药学专家协会委员。发表论文10余篇,承担课题1项,参编专著2部。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内分泌专家门诊供稿丨陈健、岳悦编辑
郭静、魏旭红
责编
周兴佳
投稿方式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