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可以标准化吗如何标准化
TUhjnbcbe - 2020/10/18 15:43:00

小编语

本期视频是来自德国的睿博教授应中医国际联盟的邀请,在今年5月份录制的一期观点总结,中医如何标准化。中医标准化是在具体物理学语境下的探索和实践,并在几十年载人宇航医学中得到了全面的验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标准化已经不再是口号或理念上的探索,而是经过科学验证,落地可行的知行合一。

当然中医的博大精深并不是科学可以一概而论地来全面解释的。但是,如果要让中医能够造福到更多人的话,基础检测和评估的标准化是势在必行,而对应的诊疗方案则是因人而异。中医标准化,不是把人标准化,而是把诊断和遵循理论的规范性进行标准化,目的是去除过于主观的人为因素,让这门伟大的医学以简便容易的方式更好地、个性化地服务到每个个体。

请大家有缘人耐心看完全部视频,欢迎有建设性的讨论。谢谢大家!

中医能标准化吗?如何标准化?

视频内容节选:

各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科研工作者们、中医同仁们、观众朋友们,我很高兴,今天受到中医国际联盟的邀请,有机会简短地和大家分享一个中医主题。作为一名研究中医学超过二十年的物理学家,最近十年主要在中国生活,为的是能把他对中医的微薄的认知进行传播。感谢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邀请,使得我有机缘可以做进一步研究和转化。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展示我部分的研究主题,由此进入到我这次分享所选的主题,中医学可以标准化吗?如何进行标准化?

中医标准化是时代要求

我认为,第一点是:中医学必须实现标准化!中医学在世界上所面临的问题是,自年以来,也就是过了那么多年,基本上就没有再创新过。直到今天,中医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例如气、阳、阴、神、精、津等等,没有完成标准化。这是我研究中医时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我也在不断思考,我怎么来测量气呢?或我如何来确定人体系统内的“阳”、“阴”?这就强迫我去把《*帝内经》里所有的重要概念,找出来并思考这些概念背后的真义。该如何把这些都联系起来?

到底什么是“气”?你可以尽管问,得到的答复各不相同。十年前最早回答我这个问题的一位中国朋友,是这么说的:你们德国人太笨,告诉你也理解不了,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什么是气。这是对我最好的一次教育。我对自己说,必须要继续研究,找到谜底。

人类的历史进程离不开标准化

问题是,自从人类开始群居起,就开始了标准化(进程)。比如,时间、长度、高度、宽度等等。所有的尺寸、概念,和时间一样。如果有人和我说,你可以把气理解成类似时间这样的概念,那我也就多少有点懂了。我想总结一下,所有用于标准化的尺寸都是相对的。这也包括量子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拿里面的一个概念举例,比如,时间是相对的,那么我就想到“气”、“阳”、“阴”也是相对的。所有和这些有关联的衍生概念也都是相对的。

这是我看到的中医的疏忽。一百多年来与中医有关的中国人,没能够完成的标准化进程。这是必须要尽快补课完成的事情。如果整个世界(要推广中医的话),特别是现在,在疫情过后。你们要想到,西医有自己的标准化,疫苗,他们所有(信西医)的人都在等待一种疫苗。按照比尔·盖茨的如意算盘,地球上76亿人,每人最好都打上一针。只有这样,病*事件才算过去了,这是我不敢苟同的。但是疫苗是标准化了的。

自从有西医以来的上百年,就是一段对抗史。并宣告全世界,我们在抗争!面对病*这样的一个肉眼完全看不见的小不点。(西医)让整个世界陷入了惊恐之中。然后西医来劝告世人,你们要保持平静,你们要对措施有耐心,我们正在研发对抗疫苗。研发出标准化的疫苗,好让全世界都来接种疫苗。对我而言,这种言论非常有问题,因为疫苗可能会对很多身体部分产生的影响,这些因素完全没有被考虑到。

好,请允许我向大家分享我对于中医标准化的观点。让我们来看一下黑板上的图。在将物理学理论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中,德国人熟知的是老子的哲学,这里面解释了宇宙是如何发展演化的,遵循哪些自然法则,是一本伟大而精彩的著作。或者结合自然科学与物理学发展的基础,来自古希腊的哲学,以及今日人类对空间的认知。我在这里画的是我们的宇宙。从这里开始,从我们所说的“大爆炸”而来,从无中而来。中国人称之为“无极”。整个能量被释放出来。是谁无中生有地把能量激发出来了呢?是一个“信息(也就是“气”)”所为。

什么是信息?

正如今日科学界所认知的,信息理论和发展涉及的所有问题,包括从量子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什么是(一个单位的)信息?我们说是一个量子字节,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都是用信息在计算,也就是用字节、比特;零和一。量子字节意味着,分布在所有的方向上。那么一个信息有多大?信息没有空间,信息没有能量,信息也没有质量/重量。本质上,信息是无空间性、无重量、无时间性。但是一旦信息被推动,它就会通过时间和空间进行延展。

我们在这里有个发展的时间轴,我们可以往回追溯,看这一切都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所知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时间功能。重要的时间,用t表示。信息,它随着时间和空间开始延展,为此它需要能量。也就是说,信息是能量的源头,能量在交互作用中生成物质。中国人用自己的词汇来表达,即:阳(能量)和阴(物质)。这里还有两者之间的联系,即信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膨胀,信息会变得越来越容易理解,越来越可视化。

中医学的整个基础总体来说,就是能量医学。

当年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等所表述的内容,都已包含在了中国(道家的)哲学里。所以,我这么喜欢中国文化和中医。我们只要将能量、信息、物质的过程整合到一起,这是可以标准化的!这些是最基础标准的无、信息、能量、物质极其交互作用。这个基本原则,可以在我们认识的任何事物中被找到。从原子到分子,再到细胞,从病*、到细菌,再到人类,基本的原则总是同一个。

中医学的物理属性

如果我们来分析人体系统,我们需要什么呢?如果我要把这个原则运用到人体身上的话,我们发现,人体当然是一个要复杂的多的系统。由很多这样的部分组成。按照中医原理,人体的运作机制遵照五行原理的作用,并以地球为参照物。也就是说,这套针对人体的功能在月球上就不适用。我们必须针对对象,进行信息能量物质的转化,并考虑到时间和自律调节功能。这里您所看到的五行原理的图,按照中医原理,金、水、木、火、土,当然也对应了一年的四季关系。仅在这个信息里,已包含了特定的物理功能和尺度。再次从物质和能量、时间的关系中导出。

那么,我现在如何实现标准化呢?这些正是被考虑到的。从中医的基础原则的转换来看,中国人说“气”,中国人的用词是“阳”、“阴”,以及由此生化出的其他功能,如神、津液/精,等等。这些都和这些功能的整体性保持互动,以各自具体的结构形式存在。我如果现在以人体为例的话,所有能检测的都是信息。信息由什么组成?信息表明了什么?信息的大小是多少?等等。

让我们把之前的模板转换到五行系统。我们还要谈到一个重要的中医概念,经络。本质上我们体内的每一种器官,都有信息传输通道,通过皮肤与外界联通。我们一般是怎么来描述这些的呢?我们称之为穴位点。因为我们有如下的法则。这是人体的内部,皮肤是连接内部到外部的中转站。本质上是信息加工站,同时具备对外对内的功能。对外在这里指的是环境。

经络检测的标准化

我们看到,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这里展示的是网络关系图。这些身体信息可以通过穴位点,按照中医理论,(十二大)经络的起始或终结位置在手和脚趾上。我们手上的经络与两大器官相连,即肺脏,本质上是肺和大肠。还有心脏和小肠,也就是相应五行元素所对应的脏(阴)与腑(阳)。我们由此形成了一个信息系统。我把它们圈成一个系统,这个圈反映出我们人体的“软件”系统。本质上,位于人体上方(即手部)的是我们的调控系统。剩余的,即胃、肝、肾、或膀胱、胆、脾。这些都是我们人体的“硬件”系统。

如果整体性地来看一下的话,这和我们智能手机的功能没什么两样。手机就是这样运作的,我需要加入软件程序,使得信息可以被处理。而基础设备组件是硬件。今天的现状是,我们身体的软件超负荷运转,来自业绩的压力、来自被改变的环境因素,来自业绩的压力、来自被改变的环境因素。理论上讲,更换“硬件设备”是必须的。但人类自二百五十万年来还没有经历过(硬件升级),我们人体的硬件和软件依旧是很多年前的出厂配置。也就是说,我们只能补偿并使之保持动态平衡。

举例而言,我们检测的是各个系统的功能及其反应,通过对皮下电阻值的检测获得。这是一个电物理数值。在这个电物理数值中又包含了阴和阳,能量和物质,运动和休息。我通过对井穴的电阻值的测量。按照我如上的定义,这是一个物理参数值,是一个谐振电路。本质上由一个线圈和电容器组成。“线圈”对应的是阳属性的腑,“电容器”对应于阴属性的脏。这样我就可以对该系统进行数学性、物理性的检测。可以比较并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分析。并进行保存。我们可用电物理检测系统/电阻值检测设备,在知道内部运作原理的前提下,转换成数值。可从中得出统计学的平均值。

在标准化的过程中,统计学的知识和概率计算扮演着重要角色。我能够获得的可验证的数据越多,我就能更确切地与个体数据进行比较。不管我检测的是谁,不管在哪里进行的检测,他的检测数据,我可以传送给在中国的每一位专家。专家如果知道这些关联词的含义,就能明白数据背后所传达的信息。

脉诊要被标准化

我们在这里又面临第二个问题,基本上,我们的“软件”功能超标了。除了适用于经络电阻值的电阻公式外,身体系统还和频率有关。也就是说,我们还有一个额外的功能,也是我们可以测量的。这个频率是谁来产生的呢?首先是我们的呼吸频率,可以检测也可以计数。呼吸频率又直接影响到心率。也就是说,按照中医理论,呼吸最终决定了我们心脏的放松机能-“阴”。当我们身体系统正处于激动状态中,或当我正在运动中,这就会引起我们心率的增加。这是可测量的。脉诊本质上是非常主观性的(判断)。从古到今没有变过。每一位中医师都有一个小枕垫和自己的双手来诊断。基本上没人知道,他到底测到的是什么。他会说,是呀,肝、胃有问题。脉诊是非常主观的检测方法!

我刚才有解释过,我们把这个系统分解了。我们把肺和心脏归类为整个系统的主要功能,也就是君主与宰相和各部门部长。可以主要通过心肺轴来测量。我们当然可以借助西医的一个现代工具,也就是:心电图。我们主要检测心跳和心脏发送的信息,如果需要的话,呼吸当然也可检测。这样我们就有了标准化的参数,我们可以来确定参数。有趣的是,大自然给到了人类一个标准化的参数。从十六岁直到年老离世,这个参数的标准值恒定不变,这个参数就是我们的心率/脉搏跳动。这个标准值是:当我们的身体保持平衡并处在静态时,平均每分钟跳动六十次。我们必须说,要测量标准值需要设定检测的标准前提,我需要一个检测功能,这就是安静状态下。举例来说,我们通过HRV来检测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在同样的条件下检测各个脏腑功能的电阻值,在安静状态下检测各条经络中井穴的电阻值。这样就总是有参照物。在此基础上可进行标准化。

那么检测的结果是如何的呢?我要按照中医理论,必须从一个大的功能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中,为每一个分析的个体设定他的专有值,他有他的气、他的阴和阳,他有他的神。如果我们进一步往下看的话,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五行元素的网络,加上作为保护层的皮肤,使得我们有了中央区域,所有的信息在此交汇。包括例如:与情绪有关的信息,与心理负荷有关的信息。它们通常比生理负荷严重得多,对人有更高层面的影响。因为它们是电磁场的功能和效果。我们在这里还有大脑,也就是说,在五行元素的中间,当然在相应的检测方法下,我们可分析到大脑的功能。

气不是能量,是信息?

我试着来定义什么是标准值标准化,也就是被确定下来的共识。我们试图通过标准值来确定或定义特定的尺寸,能普遍被理解。涉及到的信息能让每个人都能为其所用。万事万物都能找到参照物并进行标准化。语言、数学都是被标准化了的例子。而中医学必须被标准化。为的是让众人都能理解。目的是让中医能达到它本身就应该有的水平。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相关想法。

第一点是,在《*帝内经》中有很多概念,这些概念直到今天都还没有被具体定义。我是指没被定义成今天这个时代能被广泛理解的概念。也就是说起初必定得有一个人有了想法。他说让我们把气作为一个标准来看吧。让我们把阴和阳作为标准吧。诸如此类。并可进一步以此类推。使得由此产生的描述都可各归其位。对气的一般描述以及在《*帝内经》中,包括在其他的很多翻译和解释中,都一直还是被说成是生命能量。于是我总在纳闷自问,如果气已经被定义成生命能量的话,那么阳又是什么呢?这中间对我而言就缺了联系。或者什么又是阴呢?阴和两者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用现代的视角来好好看待这几个概念。气是信息,关于某样事物的信息,信息的意思是带入形态中(in-form-ation),带入秩序中。

标准化本质上是对信息或气的处理,以一种对其他事物有关联性的方式来定义。因为气是无穷尽的,信息是无穷尽的,如果这样就没法开始了。我们必须进行过滤,关联到我们正想要交流的主题内容上。

我建议第一个要进行标准化的概念是气,确认不再把气注解为生命能量。气无处不在,中国人说万事万物都是气。那我就问,气在哪里?气是什么?(中国人回答我)气就是气,这个回答我不接受。但是如果我说气是信息,我就可将之放置于某种关系中,并使其变得可理解。

当我提起心脏的气,那么我就使用了关联性,也就是关于什么的气。然后我可从这里推导出,气是能量和物质的源头。动与静,然后我就可以说心脏的气,然后我可以确切地定义。这也是中医学的标准教材已经做了的事。中医选用的标准是脉搏形式的心跳,用来分析心脏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拓展到其他脏腑的功能,如肺、肝、肾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后续加进去。这就如同我此刻拿起老子的书,我们看到《道德经》封面上奇妙的符号,气,单单这一个字对我而言还是什么都不知道。现在我把这本书从书架上抽出来,这样我就把一本书的信息拿在了手里。但我只有一页页阅读后才能知道书里的信息,并将之带入我的理解中。同样的道理适用于人身上。我必须一页页地去阅读他,才能最后理解他的整体性功能状态。

定义时间

那么就让我们把气等同于信息,现在可以用此开展工作。如果我们现在要来分析这个气的话,心率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看到脉搏波是波浪线,随着时间进行上下浮动的变化。而时间也是被定义过的概念,爱因斯坦也已经证明过,时间是相对的。但是时间只有一个方向,永远向前。时间无法倒流,所以百年前的事情今天无法被重复再来过。时间一去不复返。当然也必须要定义一下时间。对我们而言时间是指地球上的时间,粗略地讲一天就是一个计时单位。一天又可以被分解为小时分钟和秒等等。四千多年前中国人说,我们分析心率所用的时间是呼吸(次数),即肺的功能。当然有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四次,有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二十次。

我如何来标准化呢?这个完全行不通嘛!如果我们要把肺功能作为基础来进行脉诊分析,我也必须定义在哪些时间里肺发挥其功能。我就会提出疑问,什么是肺的时间呢?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什么是时间的清晰定义?也就是以秒为单位,或微秒。也就是说时间的区间越短,信息就会越清楚,或者说是信息的内容就越具体。一秒钟里都藏了哪些信息呢?我可以从中解码出多少?如果我把一秒钟切分成一千份,那么我将看到大量有差异化的进程。在一次心跳时间内发生(的信息),心脏在一微秒的区间里有时候跳的快一点,有时候慢一点然后又变快。我们必须从中计算出特定的功能曲线。而时间与心跳和呼吸之间有着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是一比十,这是纯粹的数学。取自所谓的谐振曲线。如果我们每分钟的呼吸节律是六次,我们的心脏就会很希望跟随这个节奏。尽量趋向每分钟六十跳的心率。也就是一比十的对应关系。这又可以设置在功能计算中。

如果肺呼吸节律与心律不合拍,那就是功能失调不和谐。这意味着我们呼吸的频率越快,心脏就越不容易跟上呼吸的频率。因为我们今日所知的基本心率是每分钟六十跳,有正负15%的变化区间。这是物理生物学角度的动态标准差。在此范围内,意味着我们的身体系统一直还保持稳定,我们的心跳可以加速达到69跳每分钟,或者降低到51跳每分钟,这都在正常的生物自律范围内。就像我们一整天不可能只保持一种呼吸频率。比如一整天都是每分钟呼吸六次,就不大可能。我们有时候呼吸急促,有时缓慢,但我们可获得信息与信息处理的整体性关联。我们从而获得峰值(对应于阳)的功能,峰谷静态时(对应于阴)的功能,这些都可以收集记录。进行数学评估,并以图表方式展示。

我要简单地给大家看一张图(上图),用这样的检测系统得出的图像是这样的。按照新的思路,我们有吸气吐气的记录。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心脏是如何工作的。这是脉搏曲线,以电物理的方式收集并以图的方式表达。这些是脉诊中,中医师要靠手指感应获知,并分析解答的内容。我们看到,靠人工,这是非常困难的,但通过电物理检测可以轻松做到。大家看到我们可处理并形成不同的功能分析。

我们看到左上图是一个有节律呼吸的结果。我们看到他的心跳次数的分布,处于特定的功能曲线范围内。右图是同样检测条件下的检测结果。我们看到了什么?两条柱条(注:柱条越少,代表心脏自律功能越糟糕),两种占主导地位的心跳节奏。这会影响很多生理过程,最终使我们步入压力区域。这一切可进一步导入高度复杂的分析系统中,但总是以这些标准的参数为基础依据。这些参数是由我们计算研发的。

我们可为(十二大经络的)各条经络值确定标准值,然后可进行分析评估。在考虑到这个标准值的前提下,参照其阴和阳的比例以及单一的经络值,我可以分析并画像每个受测个体的情况。我们做了这样的工作。测试人体系统的压力负荷有多大。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差不多有一百人参与的中国的检测评估。平均年龄是42.5岁。我们这里看到的是分成的各个小组。所有人虽然按西医检测结果来看,98%的人都是健康的,无功能失调。按照我们的检测,所有人都已处于红色警戒区域,上面的深红色背景区域是说明身体“突发报废”情况的风险高。最后的表现形式为心梗或脑梗,身体功能失调等。

在进行了五分钟有节律的深呼吸训练后,也就是在试图找回心肺和谐状态的努力后,按照我们的检测标准,所有人的结果,都显示压力指数明显降低了很多。所有这些测试功能系统的技术已完备。

借助这个技术,每个人都可将我提到的人体基本功能,即身体的自律和调控系统,进行可理解的自我检测。(这是)最先进升级版的脉诊,配合相应的时间性功能分析。

这个技术到处可运用,检测数据可上传至云端或网络数据库供分析。每一位中医师可在对这些参数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并做出自己的进一步分析。这是通往“健康中国”之路。为此我们致力于近期创建一个基础,为健康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感谢大家的收看。如果您有疑问的话,在视频的最后您能看到我们的邮箱地址。欢迎所有对中医标准化感兴趣的朋友,和我分享或讨论其他的更好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促成更好的结果。但若不做任何建议,将对我们都没有帮助,谢谢大家!

更多往期精彩内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可以标准化吗如何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