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医院的23名队员集中休养结束,启程回家!这距离他们离开昆明已经55天。在新冠肺炎重症监护室,高龄患者较多,而且他们身上伴有许多基础性疾病。对于部分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感染新冠肺炎无疑是雪上加霜。2月12日起,医院先后派出两批共23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咸宁、武汉。部分队员被分配到与昆医附一院、医院一起组成的医疗分队,对医院ICU。
在许多人心中,医院的专业、专长就是心血管疾病,与新冠肺炎毫不相干。但在50多个日日夜夜里,来自医院的队员们却发挥专业特长,和其他专业的专家一起对复杂重症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方案调整、抢救、远程视频会诊……全面参与到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在这场战“疫”中,云南阜外医疗队他们默默无闻但并未缺席,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在这场疫战中置身事外。
云南阜外医疗队
抢救中患者血液飞溅队员们配合默契不退缩
“我这辈子没欠过别人的,但是今天我觉得我欠了你们医生护士……”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中,一位患者对医院的医护人员们说的话。这名44岁的患者有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的症状,情况一度十分危急。面对患者持续出血,云南医疗队立即紧急抢救,开展指示输血治疗,并为患者放置三腔二囊管。
云南阜外医疗队
安排好其余病人后,队员们都尽可能地前来协助,大家心照不宣就分好了工。在场的八个人,有的采取紧急措施做好抢救准备,协助咸宁医护人员准备所需要的物品;有的开通第二条静脉通路输血补液;有的配合书写记录,并一直在患者身旁鼓励安慰;有的负责重症监护室里其余的三个插管患者……身着笨重的防护服,大家紧急为患者放置三腔二囊管,连接各种仪器设备,不一会就能看到彼此护目镜上的水雾,感受到身上冒出的汗。因为病痛和恐惧,患者感到烦躁不安,不停呻吟,置管过程中,他乱动挣扎,使得血液喷溅在医护人员的面屏、防护服上……虽置身在如此危险之中,医护人员却没有一个人躲避,毅然决然地守护在病人身边。
“我握着他的手,他攥得我很痛,但我并没有松开,因为我知道他需要我。”医院25岁的医疗队员谢月婷回忆,操作结束后,患者嚎啕大哭,说:“我这辈子没欠过别人的,但是今天我觉得我欠了你们医生护士……”医护人员们听后,也热泪盈眶。将这位“特殊”的患者护理完毕,阜外队员刘贵琴脱下防护服时,她的防护服、隔离衣、刷手服,每一件都被汗水浸湿了,但她看到周围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的都是喜悦。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汇集在这里。窗外,凌晨时分的清冷街道仿佛也变得温暖起来。结束这一系列的操作后,患者生命体征已经平稳。看到云阜医护人员配合得如此默契,咸宁当地医护人员都忍不住交口称赞。
云南阜外医疗队
倾注耐心和责任他们“身兼数职”
随着疫情不断发展,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不断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病人最多的时候,每天至少需要60名护士和10余名医生轮班。每天,医疗队员们需要为插管的患者翻身拍背、吸痰,那些可能沾染病毒的气溶胶会在空气中大量释放,不得不近距离接触患者的队员们,需要冒着巨大的感染风险,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云南阜外医疗队
但是,在一线,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时常能看到,他们为患者插管或者做相关治疗后,脱下的防护服已湿透,一张张挂满汗珠的脸,以及被口罩、护目镜印出的明显勒痕……医护人员们“身兼数职”。队员何姗姗回忆,部分意识清醒的重症病人因为长期的治疗,心理上有些抵触、抗拒,队员们需要倾注更多耐心开导他们不要失去信心,就像一对一“心理辅导”。每次上班,她和队友们都会给病人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加油”。“虽然当班的医护医院,但大家的心是在一起的,如果看到患者病情或者情绪逐渐好转,那就是大家那一天最开心的事情。”何姗姗说。他们在专业上为广大患者排除病痛的折磨,在精神上为患者们送去温暖与祝福。“很多患者跟我就熟悉了以后,虽然我穿着臃肿不堪的防护服,但是他们都能感觉到我的存在,有的能很快叫出我的名字。”队员衣洪天回忆。在当地指挥部支持下、两地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和倾力治疗中,医院大部分患者康复出院。出院前,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冲着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连声说“谢谢”。
云南阜外医疗队
发挥专业特长为队伍贡献力量
队员张雯拥有19年临床经验。医院相关文件后,她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并作为云医院援鄂医疗队副队长,来到了抗“疫”第一线。第一次在医院值班那天,她记得自己整整9个多小时没喝一口水,到交接班的时候,感觉嘴巴里连唾液都咽不下去。连日来,经84消毒液和酒精无数次喷洒和擦拭,她的双手逐渐开始长湿疹,溃破的地方被酒精烧得钻心疼。
其他队员们也都面对同样的困难。喝水吃饭不便,就努力克服,加快速度;手上长湿疹,就贴上创可贴,戴上乳胶手套……处理完后,他们继续奋不顾身投入工作。在嘉鱼县的40个日日夜夜,张雯个人累计诊疗人次,管理疑似病例47人、确诊病例24人。她还参与临床病例讨论,组织业务学习,分享过《新冠病毒S蛋白与心血管ACE2嵌入机制探讨》《心血管RAAS激活与ACE2的关系》、《常见心电图的阅读》《降压药物的合理使用》等内容;进行了《新冠病毒感染下的降压策略》《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置》、《交感风暴》等课程的培训。医院科研较为薄弱的现状,提供相关思路,并指导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医院的专业特长,在这次战“疫”中凸显。
云南阜外医疗队
在重症病房,有一位高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由于呼吸衰竭严重,需要插着气管插管,呼吸机持续辅助通气。一次,患者突然出现心律失常和严重的循环衰竭,心电图有不典型的变化,可能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但当时没有条件做有创的冠脉检查。这时,云医院在站博士后、心脏外科主治医师郭秋哲站了出来,为患者做了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并协助团队调整了冠心病相关的药物治疗策略。
云阜人在抗疫一线发挥出了来自云南心血管专科医生的专长,为团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获得患者的肯定。一次,CCU监护室中一位62岁的患者对队员李建珊竖起了大拇指:“医院,我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医院治疗住院,医院很厉害的。没想到,这次也还能遇到阜外的护士,真好。”“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庄严誓词再一次响起,在疫情一线,忠诚与担当已经无需再证明。”郭秋哲说。
云南阜外医疗队
践行担当传承医护职业精神
“带着这群和我闺女一样大的孩子们一起抗疫,我也打心眼里心疼她们。”医院护理队伍里唯一一名70后,连日来,队员们奋战在抗“疫”一线,她见证了她口中的这些孩子们的迅速成长,看到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阜外精神——用心守护健康。“看到他们,突然想起多年医院时,老师教授自己的画面。现在到我带领这些孩子们了,我告诉他们,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牢记阜外护理‘精护理、重素养、讲团队’的文化传承,不论是在北京、云南、还是现在的湖北,我们都要以最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和当地的医务人员一起,做好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让越来越多的患者们健康出院。”
郭平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对于每一个患者,她都记得十分清楚:“C1床的爷爷心理有些紧张,每隔几分钟就要求调整他的床头高度,年龄大的他还有尿频,叫我们的次数多了,还会害羞。”“C3床患者今天出院,老爷子今天已经住了20多天了,没有洗过澡,我和春语诗一起,在监护室和开水间不停穿梭,用毛巾给老爷子全身都进行了擦拭。”“C10床患者今天出院,刘贵琴细心地给患者刮了胡子,精精神神的,可帅了。”四小时的班总是不知不觉就结束了。虽然鼻尖上的汗水每每会顺着口罩滴到嘴里,脱下防护服、护目镜的瞬间,鼻梁的阵阵压痛变得愈加明显,更别提刷手服早已被汗水浸湿……辛苦归辛苦,但是看见患者们的状态一天天变好,郭平的心里就无比踏实。“每一天,我们都在唱响阜外护理之歌。”
云南阜外医疗队
队长孙琳是一名在医疗战线上工作了近34年的心血管内科医师。“在这次抗疫工作中,从精神的层面看,医疗队员是‘逆行者’,但从救治病人的天职来说,我们就是‘顺行’。”去到咸宁的这40天,最让孙琳感动的是,每医院上班时,大巴车驶过空荡荡的街头,只有执勤的民警站在街边,当看到云南医疗队的车过来,民警都会立刻向大巴车敬礼!这一幕,总让孙琳忍不住流泪,她说,直面令人生畏的感染风险,直面生死一线的心理压力,直面恐惧后仍需继续的坚守这是云阜人的职责,他们拿出了自己的专业技术,展现了作为医护的职业担当,忘我前行。但在这场对抗疫情的战争中,除了医护人员,执勤的民警、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每一位坚守在一线的工作者,以及被留守在家中的普通市民,都在为这场战疫做着自己贡献,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云南阜外医疗队的队员们也一样!“我们只为咸宁灯火依旧,桂花香满城,疫散报平安。”
云南阜外医疗队
诗朗诵《生命的春天》
孙琳:时光流转走出冬日严寒
郭平:岁月如歌迎来盎然的春天
春语诗:春带着梦想将阳光撒在心田
付强:春带着生机将希望播种人间
何姗姗:春带着歌谣唱一曲姹紫嫣红
万秋华:春带着美好写下了五彩斑斓
郭秋哲:春天是一季养眼的盛宴春天是一幅多姿的画卷
张雯:那丝丝春雨润育着生灵那柔柔春风把阴霾吹散
张紫微:那含情脉脉的花蕾即将露出笑脸
郑甲林:那滔滔的一江春水浮起了万舟千帆
杨宏波:品一杯淡淡的清茶吟一首明媚的小诗幽梦醒来是春天
徐冕:又是一年春好处淡化了多少离愁恨怨
衣洪天:告别寒冷的冬天回眸一笑是安然
陈柯烨:推开窗棂心海便在春光中灿烂
谢月婷:只要心中还有爱即使是春寒料峭
谢芮:也能感觉到暖风拂面春色满园
刘贵琴、李建珊、李勰、蔡菊梅:只要心中还有爱即使是春寒料峭也能感觉到暖风拂面春色满园
云南网记者李荣杨峥马雯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