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救命神器在身边,太原春运旅途更平安
TUhjnbcbe - 2025/6/22 23:29:00

“发生心源性猝死时,最有效的救治手段就是心脏除颤和心肺复苏。”省红十字会救护老师刘建玲说,如果能够在心脏骤停后及时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心肺复苏等正确的急救方式,就能够为后续的救治赢得时间。

市民知晓率低

网络配图

1月7日,太原南站,人头攒动。在这里,4台自动体外除颤仪静静地“站”在候车厅服务台、A17候车区、B17候车区、西售票厅。

“您听说过自动体外除颤仪吗?”一连问了几位旅客,他们给出的答案惊人地一致:“没听说过。”在服务台附近,送站的陈女士站在除颤仪旁细研究着。“您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吗?怎么使用?”“这是自动体外除颤仪,以前听说过,但不知道怎么使用,即使真的出现紧急情况,也不敢用。”陈女士说。

太原南站办公室工作人员白哲介绍,1月1日至1月6日,太原南站日均发送旅客4.4万人次,春运期间预计日均发送旅客量将达到4.8万人次。目前,单位有25名职工接受了使用培训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前几日,省红十字会对我们职工进行相关技能培训。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每天有这么多的旅客来来往往,加之春运开始,一旦发生意外,我们就有条件、有能力施救,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白哲说。

“年,我省加大投入,陆续在公共场所投放自动体外除颤仪,但目前最重要的是提高公众知晓率、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率,只有这样,在危急时刻‘救命神器’AED才能及时派上用场。”省红十字会备灾救护中心主任高凡说。由于缺乏了解和必要的知识,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普及和应用之路依然艰巨。

“救命神器”简便易操作

网络配图

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便携式的、可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因为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秘’,操作起来很简单。”高凡说。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死于心脏骤停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相当于每分钟有一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其中90%发生在院外。如果没有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极低。因此,在交通枢纽、商场、景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是目前国际上提高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并不难,市民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手操作。当发现有人呼吸、心跳停止时,操作者只需根据视频、语音提示,在患者胸部适当的位置贴上电极,除颤仪开始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判断其是否需要电击除颤。当有除颤指征时,不要与患者接触,同时告诉附近的其他人远离患者,由操作者按下‘放电’键除颤。如果心电图检测结果认为不需除颤,即使按下按钮也不会放电。”刘建玲从便携式小提包里拿出一个模拟机,一边熟练地演示,一边介绍操作流程。

自动体外除颤仪之所以被称为“神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研究发现,如果在心脏骤停的1分钟内对患者电击除颤,救活概率为90%。国外研究报告显示,在院外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只使用心肺复苏急救的生存率为14%,同时使用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的生存率能够上升到23.4%。“当发现有人停止呼吸、心跳,心肺复苏术和电击除颤配合使用,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患者的存活率可大大提高。”刘建玲说。

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深入人心

网络配图

目前,省红十字会在全省共投放80余台自动体外除颤仪,其中,在我市,太原武宿国际机场8台、太原南站4台、太原火车站2台、省图书馆1台、市图书馆1台、省政务服务中心1台、市为民服务中心1台。

心源性猝死发病前征兆少、发病快、抢救时间短,除非患者身边有目击者、过路人作为“第一响应人”在黄金4分钟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否则患者生命会受到威胁。“今年,我省将加大投入,在更多的公共场所投放自动体外除颤仪,并强化急救技能培训,让更多市民了解、掌握AED的使用和操作,增强市民安全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让急救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本能,希望‘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高凡说。本报记者刘涛

短评:

配好更要用好

日前,省红十字会在太原火车站和太原南站捐赠安装了6台“救命神器”——AED自助体外除颤仪,并现场开展了应急救护培训,为春运提供安全保障。

近几年,公共场所猝死的新闻频现,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大量案例证明,被称为“救命神器”的AED自助体外除颤仪对于提高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救命神器”很好,但切不可让其成为“好看却用不上”的花瓶。事实上,AED一直存在平时无人问津、关键时刻无人会用的尴尬。“救命神器”几成摆设,照出了当前公共急救的短板。在这个意义上,公共场所AED的配备,与急救常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应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率的高低,直接关乎急救成功率的高低。要用好“救命神器”,让其发挥应有的“救命”作用,开展急救教育,普及救护知识,提高公民自救互救能力势在必行。可以先期在设备投放地进行人员普及,比如:让火车站、机场、图书馆等配有AED的场所工作人员先掌握这项急救技能,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发挥作用,减弱“旁观者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演练,如:举行培训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单位等,并组织志愿者在存放地现场进行操作演示,让周边居民和游客了解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消除畏难心理,做到临危不惧,以保证AED设备附近的人敢用、会用,以备不时之需,让更多的人掌握如何使用“救命神器”,提高“救命神器”的使用量。大吕

来源:太原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救命神器在身边,太原春运旅途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