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0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通过5G技术成功实现
医联体内远程协同介入手术
在内科楼10楼医生办公室里
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
和心内科主任医师严江涛教授
通过远程实时直视
医院吕医生
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
首个“5G医联体网”落地湖北,是在新一代通信5G加速度的支持下,“互联网+”智慧医疗的成功实现。它将整体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有序分级诊疗,助力医联体建设。
64岁的高大爷(化名),有10年高血压史,平时晨练走步完全没问题。7月1日,他突然发现步行步就很吃力,感觉胸口发闷,起先以为是天气的原因没太在意,但后来感觉胸闷加重,这才被子医院看急诊。
检查结果发现,高大爷心电图异常,有心肌梗死风险,必须要做冠脉造影明确病情,必要时还要进行介入手术开通血管。
冠脉造影结果显示,高大爷血管堵塞的部位介入手术风险极大,医院很难进行这类高危、复杂的介入手术,医院进行手术。
高大爷只有新农合医疗保险,没有固定收入,一听当地医生说要介入手术,支架费用高昂,医院做手术,老人家马上就想打退堂鼓。
医院的吕医生说,常规的心脏介入手术在当地已经能够开展,但对一些重症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时心里仍没有底——“有必要放支架吗?”,“还能继续扩吗?扩多少?”如果同济专家能够从旁协助指导,手术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然而,邀请外院专家来会诊存在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路程、时间、费用、病情等。
于是,医院和医院搭建了5G的信号网络,两边的医生通过5G与AR眼镜等技术,将血管显影视频、手术医生第一视角视频、心电监护视频,以及手术现场视频等四路音视频实时同步传输。
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介入手术专家通过观看视频,远程医院的手术医生进行操作,从而成功地完成心脏介入手术。
据了解,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医院,设备、医生、护士都已基本到位了,主刀的医生也有介入手术的准入资格证,80%的常规冠脉介入手术完全可以独立开展。而临床实践中,医院的主刀医生仍如刚开始学走路的小孩,必须要有那“第三只脚”帮着他保持平衡。
严江涛戏称说,同济医生就是那个“拐杖”和“第三只脚”。就医疗技术水平而言,医院的医生技能都在提升,大医院的专家只是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能够给医院的主刀医生以足够的底气和支持,让他们觉得身后有更厉害的人物保驾护航。
医院心内科全国推广的“救命群”只是利用现有网络进行语音和图片的传输,有时会出现“慢半拍”的情况,根本无法有效开展心脏介入手术这种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远程手术指导。而5G网络具有低时延、高速率、广连接、高可靠的特性,并能够和现有技术进行结合赋能,让“救命群”升级,让医疗服务升级。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
5G技术支持下,5G智慧医疗合作将更有效地推进建立起覆盖各级各类“医联体”、“病联体”的高效统一的网络。医生随时随地可以对患者进行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急救,甚至还可以完成远程手术。
据介绍,通过5G技术下沉,能有效缓解就医难问题,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优质医疗的同时也得到实惠和便捷。
同时,通过对口支援和帮扶,促进了基层医联健康事业的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院技术引领和辐射作用,切实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技术能力;同时配合远程会诊技术,实时在线进行疑难病例的会诊,对疑难危重患者开放绿色转诊通道,形成患者良性就诊秩序。
目前
医院以肝病、
宫颈癌、胸痛、高血压等
重大疑难疾病为纽带
建立15个专科“病联体”
与各级医疗机构补位发展
实现重大疾病科研临床突破、创新
以及基层专病救治能力的双赢
武汉广播电视台出品
责编:齐雯
融媒体记者:李小雪胡岚涛
通讯员:田娟蔡雄
摄影:齐剑东
编辑: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