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页[1][2][3][4][5][6][7]下一页闫妮与张导
购买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海龙电子城10层1012
2月12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对该行2015年第1、2、3、5期金融债券进行最新一次增发。在主流机构热情高涨的投标追捧下,四期新债中标收益率整体低于预期。
当前,全球经济低迷不振。有关中国经济数据不可靠的看法,给中国的经济崛起打上问号。但是,若中国的官方增长预估值不可信,为什么股市仍然对其有反应呢? 今年6月,《纽约时报》文章引述匿名“驻华公司高管和西方经济学家”的话称,“有证据表明,地方和省级官员伪造经济统计数字,掩盖中国问题的真实严重性”,虚增多项经济指标个百分点。另外,2009年8月,《金融时报》报道称,当年上半年由中国31个省市*府提供的GDP预估值,要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高出大约10%。 不过,当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公布第二季度增长率为7.6%时,金融市场出现纾压反弹。实际上,该增长率与路透社(7.6%)和彭博社(7.7%)采访经济学家得出的估算值相当,标普500指数对中国官方数据的反应是上涨逾2%。而主流的经济学理论认为,金融市场对“不可靠的”官方数据反应冷淡。这种理论与上述反应相矛盾。 不论如何,中国的官方经济数据不应被低估。怀疑者经常提的一个理由是中国公布的GDP增长率与能源需求不一致,特别是电力消耗萎缩。但是,正如鲁比尼全球经济的雷切尔·津巴所指出的,这种不一致完全处在误差范围之内。实际上,能耗较少的中国增长应该是一个可喜的发展。2011年,中国的人均碳排放与欧盟相当,而中国的人均收入约为欧盟的1/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怀疑中国的人士还提到一位中国领导人2007年的讲话。这位领导人说中国的GDP数字“仅供参考”。当时,中国已是经历第5年两位数经济增长,那一年超过14%。这位领导人的讲话可能意在平息西方对中国强劲崛起的恐惧。 其实,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排在全球第121位,落后于厄瓜多尔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考虑到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中国国家统计局工作是干得不错的,即便提供的经济增长数据并非十分准确。 不论怎样,中国的崛起无可否认。2010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今年,中国的《财富》500强企业数量(按盈利算)超过日本。此外,到2017年,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即便官方数据高估中国GDP5%-10%,中国仍将在2018年超过美国。 对中国官方数据的怀疑可能有助于西方减轻对中国崛起的不安,但西方最终将不得不面对经济现实。中国官方数据或许与事实有出入,但它们没说谎。▲(作者是美国纽约大学学者海伦·米斯,汪析译)
22岁的李梅从英国留学归来,进入某杂志社工作,实习期间每月拿固定工资1700元。海归找工作的辛酸,与他们曾经的光环之间,落差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