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宝成立以来,受到过不少的非议,但大多数时候用户自己在争论。很少有人冲到电视台像骂保险骗钱那样骂相互宝。而12月初,终于轮到骂相互宝「骗钱」了。
事情是这样的:
据河南民生频道的报道,11月21日,56岁的张先生买菜突发急性心梗,经抢救无效去世。妻子成阿姨去申请相互宝理赔,工作人员让提供心电图……
视频中维权的成女士哭诉相互宝骗人,她说自己的丈夫张先生在一年前加入了相互宝,不久前因为急性心肌梗塞去世,她去申请理赔却被拒,于是控诉“相互宝是在玩法子想套路,套老百姓的钱”。
视频底下的评论区也是一如既往的群情汹涌,几乎都是一边倒地骂相互宝“骗人”,甚至不少人嚷嚷着要退掉,理由是担心自己以后生病了也“赔不了钱”。
如果我把这里的相互宝换成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产品的名字,是不是就是熟悉的内个味儿了?然后接下来半个月,史无前例的超过万人退出相互宝,这也导致在12月最新一期的公示中,相互宝的分摊人数直接跌破1亿。这还是相互宝第一次大规模的用户退出。
一边是拒赔,一遍用户退出分摊人数还下降,到底真的是相互宝“骗人”,大家早退出的好,还是客户在理赔认知上存在误解呢?
根据成女士的描述,她的丈夫今年56岁,在去年加入了相互宝的大病互助计划,“买相互宝,是为了人身有保障,一天就是分摊几分钱,交了一年多了。”
花一点小钱买一份保障,这其实也是很多人的想法,挺好的。
据该平台推广页面提示,加入大病互助计划保障99种重疾、恶性肿瘤和特定罕见病,如不幸罹患保障范围内的重疾,且过了90天的等待期,40-49周岁的签约者最高可获10万元的互助金。
前段时间,她丈夫买完菜准备回家时突然倒地上,经医生抢救了40多分钟无效,去世了。
医院开具了一份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上面写着死亡原因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
由于急性心肌梗塞在相互宝保障的99种重疾范围内,于是成女士向相互宝提交大病互助申请,但遭到拒绝,理由是没有做心电图,不符合赔付标准。
急性心梗,属于重大疾病,也在相互宝的互助范围内。
如果满足条件,确实应该理赔。
但对急性心梗理赔需要4个条件要满足3个。成女士的丈夫,在病发后没多久就去世了,没有办法提供医疗诊断证明、心电图、心肌酶或者肌酸蛋白报告单等相应医疗材料,也就达不到理赔条件。那是相互宝故意门槛把理赔标准定得太高然后少理赔好骗钱呢?说实话,如果你怀疑保险故意少赔我都可以理解,但说相互宝骗钱,就跟辛巴说糖水就是燕窝一样,它根本不成立啊。
相互宝又不是先收钱再参加,它能持续运营靠的就是互助金8%的管理费。
他们要是故意不赔,那岂不是没了收入,掏钱给你做慈善吗?
但凡符合条件能赔的,相互宝巴不得赔。不赔,是因为条款就是写明了不赔。不止是相互宝,大街上随便找一个重疾险条款,急性心梗的理赔要求,跟相互宝是一模一样的。
某重疾险条款
这个理赔标准,也不是某家保险公司定的,是来自保险行业协会和医师协会统一出台的重疾规范。
为什么要这么定?
说白了,这四点就是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其他检查,三项指标满足,才能确诊急性心梗。
像成阿姨老伴儿的情况忽然死亡,很多检查根本来不及做,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料,就是没法确诊急性心梗。
医院给的急性心梗的死亡原因,也是在缺少相关资料判断下,给出最可能的一种推断。
所以,这就很尴尬。
这时候别说相互宝,你换任何一种重疾险,也是会拒赔的。
但是不一样的是,如果是重疾险,你媒体+法院+保监会三板斧下去,保险公司一低头就赔了。
而且大家也是乐于看到保险公司认怂的,反正不是自己的钱,谁不乐意呢不是?
但是!相互宝是互助计划,赔出的钱,是所有成员一起分摊。
如果不赔,你们觉得参加的人被相互宝骗了。但如果赔了,分摊到每个人头上,你们又要反过来觉得相互宝分摊金额高了。
我要是相互宝我就直接笔扔给你,你来判赔还是不赔。
而这个事儿闹得这么大,相关的角色,没有一个是赢家。老太太还是拿不到互助金,相互宝白白流失一波用户,退出的人少了一份便宜的保障,剩下的人分摊金额白白上升。唯一的赢家,可能就是报道这件事白白得到流量的媒体。
-end-
编辑:霍恩
校对:霍恩
觉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