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宁夏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复,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将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规范应用。为何地处西北的宁夏能够在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崭露头角?作为宁夏首府,银川有哪些有益的探索?让我们从普通的市民的角度体验一番。
A、医院诊断服务输送到基层
8月6日,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的负责人余新燕接到一则紧急求助,医院一名新生儿心跳呼吸暂停,伴有高钾血症,紧急做了心电图,医院没有会读心电图的专业诊断医师,请求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远程给予帮助。余新燕第一时间协调中心资深诊断医师代勤远程读片,在5分钟内出具了诊断报告,立刻通过网络反馈至医院,并根据诊断结果指导现场医护人员用药实施救治,孩子成功复苏。
“这是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的工作日常。”余新燕说,年,医院在全区率先探索远程心电诊断模式,成立了远程电生理诊断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心电图诊断、24小时心电监测等服务,解决基层诊断医师短缺或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让老百姓医院专家的诊断,减少漏诊误诊,提高基层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年,这项工作得到患者和政府的一致好评,被正式授牌为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服务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和区内外近家基层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93%,诊断量已经从刚开始的每年份病历增长到了现在的每天多份病历,累计完成19万份心电图诊断,平均5分钟内即可向基层单位发送诊断报告。
与此类似的还有成立于年的宁夏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目前连接各级医疗单位51个,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DR、CT和MRI的远程阅片会诊,20分钟内即可完成影像的上传、诊断、发送报告的全过程,目前已累计书写报告3万余份。
正在建设中的还有银川远程睡眠监测中心、银川远程癫痫监测中心、银川远程病理诊断中心、银川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预计在今年10月份投入使用,医院的优质诊断力量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基层,实现区域诊断同质化。
B、远程专家门诊在本地轻松问诊北上广专家
8月9日下午3点半,家住永宁县的杨女士如约来到医院,在该院肿瘤内科主任陈素琼的陪同下,通过远程专家门诊见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崔恒,咨询了自己的病情。
杨女士67岁,患有卵巢癌,由于病灶比较大,且多次化疗后已经出现耐药倾向,本地医生给出的方案她有些犹豫,想去北京求医。在亲戚的介绍下,她得知银川有个“全国专家银川会诊中心”,可以在通过网络与北上广的专家视频问诊,不需要拖家带口到北京去,于是花元预约了北京专家崔恒。
在详细了解杨女士的病史后,崔恒为她制定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杨女士放了心。“这下我心里就有底了,就按照的专家的建议好好治疗。虽然专家挂号费有点贵,但比起亲自跑一趟北京还是划算的很,这个远程专家门诊对于像我这样的重病人还是很有帮助的。”杨女士说。
杨女士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采访当天,记者看到了一个滚动提示远程专家门诊接诊信息的电子屏,上面的数据显示,远程专家门诊自年4月17日上线,截止到8月9日,已经累计为名本地患者完成远程会诊。
据银川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马晓飞介绍,年12月,银川医院的建设。“好大夫在线”是第一批落户银川的企业,其申报的“医院”于年12月以备案形式获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随后,丁香园、航信景联、北大医信、春雨医生、京东医药城、健康等31家全国互联网医疗公司先后与银川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在银川市以备案形式获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已达到20家,医院在银川备案注册的医生总数已达到20多万名。医院平台上的专家资源,我市成立了“全国专家银川会诊中心”,组建了1.6万名专家的远程专家库,本地疑难重症患者可通过远程门诊,在本地就能得到全国专家的远程医疗服务,节省了交通、食宿、误工等非医疗花费。据统计,各个平台上北上广的各级专家通过对常见病、慢性病的线上复诊和健康管理,累计服务患者多万人次,其中服务银川患者22万多人次。
C、“互联网+慢病管理贴心健康管理师随时监测
家住金凤区唐槐园小区的周玉勤老人是个有10年高血压病史的慢性病患者,今年银川市推行了“互联网+慢病管理”试点项目,她就主动签了约,有了个贴心的健康管理师,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