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出现胸闷、气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准妈妈们走路都是慢慢悠悠的,走的时间稍微久一点就大口大口的喘气,甚至有些孕妈坐着都觉得闷。
一般情况下随着孕周的增加,这种症状会越来越明显,但等孕晚期或者分娩后,这个症状就慢慢消失了。
孕期胸闷、气短的原因
一.病理性因素
1、妊娠合并心脏病。
上文提到,怀孕期间,多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排出量增多,若产妇合并有心脏方面的疾病时,导致心脏功能出现异常,心脏的排出量无法供给满足外周组织器官的消耗量,或者血液无法通过心脏排出,淤积在肺部,从而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
2、妊娠合并呼吸系统方面疾病。
自古心肺是一家,全身的组织器官血氧供给,全都给靠这两个老大哥,若呼吸系统出现了问题,氧气进入体内的途径就就变得困难,自然会出现胸闷、喘憋。
3、贫血。
孕期是一个人吃,两个人用,胎儿的发育需要大量铁剂,孕期缺铁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贫血也会出现组织器官的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胸闷的症状。
二.生理因素
1、增大的子宫。
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体积增大,增大的子宫占据腹腔的空间,将器官和膈肌上抬,胸廓的体积相对受到影响。以及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减少了回心血量,这些都会影响呼吸和血供,产生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
2、激素的影响。
孕期孕激素会刺激肺和呼吸中枢,加强呼吸运动,出现呼吸加速;而雌激素会使上呼吸道(如鼻、咽、气管)黏膜增厚,容易使上呼吸道水肿及分泌物增多,从而阻碍呼吸的通畅。
3、情绪激动。
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身体机能的耗氧也会随之增加,神经的兴奋,也会使得心肺的生理功能出现改变,容易出现呼吸不顺、胸闷等症状。
如何应对孕期胸闷、气短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排除病理性的情况,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心肺的听诊等)能排除心肺方面的疾病。
面对生理性的胸闷气短,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孕妈需保持轻松的心情,平时生活的环境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焦虑和发脾气,适度的散步锻炼,提高心肺功能;
并且,挺着大肚子向前、肩膀稍向后的站姿和坐姿可扩大胸廓的横径,增加肺的扩张空间,侧卧的睡姿等,这些生活习惯有益于改善孕期胸闷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