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5日,李敏生病正躺在床上,突然接到中办来的贺子珍病重,已经准备好去上海的飞机票,要李敏全家马上到上海去。
李敏突然听到妈妈病重的消息,她难过得忍不住抽泣起来,她用手捂住胸口,竭力使自己镇定下来,家人给她服了治心脏病的药后,她才稍微好点。
在丈夫孔令华的搀扶下,她勉强坐起身,稍做休息后,便坐上了去机场的汽车。
到上海后,他们直接到医院,李敏从医生处得知:妈妈从四月初就开始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从前几天开始,就持续高烧,而且还便血。
贺子珍看到女儿后,呼吸更急促了,她脸上的肌肉动了一下,像是在努力挤出微笑,李敏附身靠近妈妈,轻轻地问道:“妈妈,我们来看您来了,你哪里不舒服?”
贺子珍无力地动了动嘴唇,说道:“我肚子疼”。贺子珍虽然身体衰弱,可神志非常清楚。
这时,贺医院,他听说贺子珍高烧不退后,建议服用牛黄安宫丸,果然,贺子珍服了后,体温就渐渐地降下来了,并沉沉地睡着了。
此后的两天,医院里陪伴着贺子珍,贺子珍吃了药退烧后,神志也更清楚了,她还高兴地对身边的亲人说:“你们是不是怕我不行了,都来了”?
大家看着贺子珍病情好转,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可谁知这是回光返照。
18日晚上,贺子珍体温再次升高,人一直处在昏迷中,医生见状,急忙安排紧急抢救,亲人们全都焦急地通宵守在抢救室外面。直到19日下午,贺子珍的心跳越来越微弱,心电图不再显示。年4月19日17时17分,贺子珍安详的永远睡着了,享年75岁。
亲人们拥到贺子珍床前,李敏更是哭得回不过气来,时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的陈国栋,听到贺子珍病逝的噩耗后,医院同贺子珍的遗体告别。
然而,贺子珍的后事怎么办,骨灰安葬在哪里,上海市委却不敢定下来。
最后上海市委请示了中办,中办又请示了邓小平,邓小平说:“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一室。”
无疑,邓小平的话给贺子珍葬礼的规格定了调,因为一室是八宝山革命公墓存放中央领导同志骨灰的地方。
4月25日,向贺子珍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市龙华革命公墓的大厅举行。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政协办公厅、上海市、江西省、湖南省、福建省、浙江省、陕西省、贵州省、江西吉安、永新县的党和政府都送了花圈,放在大厅内。
当日下午,贺子珍的遗体火化。然而,在火化后,人们却惊奇地发现,贺子珍的骨灰中有几块坚硬的异物,这几块异物没有随着遗体被焚化炉高温烧毁,经仔细察看后,人们才发现是几块被烧卷曲的铁皮状异物,而这几块铁皮,揭开了贺子珍近五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时间来到年4月,长征中的红军到了贵州省盘县,红军们刚赶到休息营地不久。一群敌军就突然从山后飞过来,随后就是一连串的子弹扫射,司号员立即通知大家隐蔽,战士们迅速趴下,使自己隐蔽起来,可一些受了伤的红军躺在担架上,根本无法动禅。
贺子珍独居47年病逝,骨灰中发现坚硬异物,揭开49年前的一段往事
贺子珍本来已经隐蔽在一个坡道坎下的,可她突然看到担架上的伤员同志,还在大路上,她赶忙起身爬过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朝她的方向投了过来,顿时,再隐蔽已经来不及了,贺子珍身旁腾起了一股浓烟......
敌机飞走后,她感到浑身剧烈的疼痛,便失去了知觉。硝烟渐渐散开,战士们才发现贺子珍的军衣早已浸满了鲜血,她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
医生给她打了止血针,做了全身检查后发现,贺子珍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
由于长征路上条件艰苦,没有条件做麻醉,就这样,医生在没有实施麻醉的情况下,只能将贺子珍身体内浅层的弹片一块块取出,而嵌入她头骨里和肌肉里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来。
整个手术过程中,贺子珍疼得大汗淋漓,伤口不断地淌着血,她呼吸也越来越微弱,眼里噙满泪花,但她却强忍着没吭一声。
贺子珍雕塑医生看到这情形,判断是子弹打到心脏附近了,医生说道:“我看她很危险。如果子弹是打到心脏附近,血止不住,顶多只能活两个小时。要马上商量一下怎么办才好。”
医生还提到:“贺子珍现在要绝对的平静,哪怕抬在担架上都不行。”
最后经连里领导反复商量后,大家一致决定,将贺子珍安放在一家老乡那里养伤。大家把贺子珍负伤的情况及大家的处理建议报告给毛泽东,那时的毛泽东正在指挥红军渡赤水,无法前来看望妻子。
他回“不能把贺子珍留在老百姓家,一是无医无药,无法治疗,二是安全没有保证,就是要死也要把她抬着走,同时,毛泽东把自己的担架让给了妻子。
庆幸的是,贺子珍虽然一直处于昏迷中,但呼吸仍是正常的。原来是子弹没有进入到她心脏附近,而是打到她肺里了,第二天,贺子珍醒来了,大伙告诉她,把她负伤的消息已告诉毛泽东后。
贺子珍用细微而着急地声音说道:“不要告诉他,他很忙,不要让他为我担心。”
第三天,毛泽东终于抽出空,他飞马来到连里,走在贺子珍担架前,仔细地察看妻子的伤势。当他看到贺子珍全身的绷带和苍白的脸颊后,心酸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贺子珍对毛泽东说道:“我不能工作,还要让别人抬着,心里很不安。我跟连里说了,不要抬我了,把我放在老乡家,等伤养好了,我会找你们的。”
毛泽东劝慰道:“你不要想那么多,会治好的。决不会把你留下,抬也要把人抬到目的地。你安心休息吧!”
贺子珍老年时,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她说道:“是毛泽东救了我的命。我当时昏迷着,不知道连里曾经决定把我留下,放到老乡的家里。如果那时候毛泽东同意了,我就没命了。”
在战士们的精心照料下,几个月后,贺子珍就能自己走路了,最后,贺子珍和战士们一起度过了长征中最困苦的阶段。
然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贺子珍体内的弹片一直时不时地刺痛着她的神经,影响着她的学习、工作。尤其是阴雨天,更是疼得她无法忍受。
她好想动次手术,把体内的弹片取出,让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可当时的延安做不了这个手术,于是,她决定前往西安,再从西安转赴上海,然后在上海取出弹片。
年,伤病体弱的贺子珍来到了西安,可当她到了西安后才知道,上海已沦入日本之手,她无法再去上海了,可她又不想再回延安。
就这样,贺子珍在西安住了几个月后,这时,共产国际的代表从苏联经西安去延安,贺子珍突然想到:上海去不成,可以到苏联去,在那里,不但可以取出弹片,还可以有学习的机会。
几经周折,贺子珍到了苏联莫斯科时,已经是年10月了,她刚到莫斯科,医院,准备动手术取出身体内的弹片。
可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那些弹片已经深深嵌入她的头部和肺部了,且被头骨和肺叶包裹着的,弹片已和身体长在一起了,根本无法取出,弹片已成了贺子珍身体的一部分了。
就这样,这些弹片伴随了贺子珍的一生。
记得有一次,毛泽东对怀孕中的贺子珍说:“子珍,你快临产了,要多加小心,行军打仗,我也照顾不到你多少,只有靠你自己啦。我们结婚后,使你一个接着一个的生育,伤了身体又不能上前线,我知道,你怨恨着我哩。革命胜利了,我定要好好照顾你的。”
贺子珍撇撇嘴:“谁稀罕你照顾,我贺子珍有两只手,能劳动,能工作,我真想利利索索的做事事啊。”
毛泽东伸出大拇指称赞道:“真不愧是永新县城的一位女杰,我毛泽东如果日后有一点作为,有你的一份功劳,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毛泽东与贺子珍即是亲密战友,也是患难夫妻,他们一起度过了十年红军岁月,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也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感慨和启迪。
参考文献:《贺自珍的风雨人生》辽宁人民出版社王行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