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搭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新桥梁,让烟台市民更好地了解本地名医,中国山东网烟台频道特推出“名医在身边”系列专访,通过采访烟台各院名医,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值此5·12国际护士节之际,记者来到滨医院,一探“白衣天使”的风采。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烟台5月10日讯(记者卢伟霞通讯员范津文)今年是第个是国际护士节,被誉为“白衣天使”的护士们一直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在这个专属他们的节日里,中国山东网记者走进滨医院,采访到四位“白衣天使”,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神经内科护士长高丽丽
24年,医院开展到患者家庭
“今天感觉怎么样?打过点滴了吗?好好配合治疗,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记者见到神经内科护士长高丽丽的时候,她正在病房了解病人身体情况,从她明媚的笑脸上完全看不到琐碎的护理工作带来的忙碌和焦躁感。
“神经内科病人多,病情重,病情变化也快,需要的基础护理就多,我们日常经常要为病人做鼻饲、翻身、吸痰。”高丽丽说,神经内科需要做康复的病人也很多,而康复的周期较长,这也让医院扩展到病人家里。
高丽丽回忆起七八年前曾在院治疗的一位大叔,五十多岁,因为脑梗住院将近一个月,“住院的时候就是我给他做指导康复,出院的时候,大叔生活不能自理,我经常给他打电话了解康复情况。”高丽丽说,刚开始是大姨接电话,说大叔恢复不好,脾气很暴躁,也不愿活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高丽丽主动要了大叔家地址,下班后就赶了过去,发现大叔因为没活动,身体都有点僵硬了。
看到大叔不愿积极康复,高丽丽心里很着急,当即给大叔作了心理疏导,告诉大叔大姨一定要抓住康复的黄金周期,并教了他们一些康复期要注意的细节。就这样,在家康复的大叔成了高丽丽心里的一个牵挂。
半年后,在医院上班的高丽丽忽然看到了一对熟悉的身影,大叔和大姨竟医院,“他们俩是走过来的,一路走来的,大叔康复了!”高丽丽向记者叙说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泪光,当年的那一幕还历历在目。
从事护理工作24年的高丽丽说,像这样的院外回访整个护理部都在做,“医院,下班在患者家中”已成常态,把时间都给了病患,留给家人的时间就少了,高丽丽说,医院只有30公里,但工作以来从没给家里父亲过过生日,“父亲今年70岁了,每个生日我都在岗位上,实在是很难放下病人回家给父亲过生日。”
胃肠外科护士长王东
17年,给予病人规范化治疗人性化关怀
“数一数现在多少个病人,需要借多少张床能够?”在护士站,护士长王东正忙着给新来的患者借床、加床,走廊里的一排排加床也加剧了这个科室的忙碌。
“胃肠外科的患者都是胃肠道方面的疾病,癌症居多,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有时候比治疗还要重要。”王东告诉记者,对患者的规范化治疗的同时,也要进行人性化关怀。
王东说,正常人排大便都是通过肛门,但是直肠癌的病人就需要做造口,通过外科手术对肠管进行分离,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形成一个开口。“这个一开始很多病人都不能接受,但是,我觉得经过我们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之后,情况就会好很多。”为了让这类病人有一个更好的术后恢复,胃肠外科的护士们还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