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纳德是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男孩,脑袋圆圆的,头发短短的,长相平平无奇,乍一看和普通孩子没啥区别。但稍一观察就会发现,雷纳德的情绪状态,要比我们平日里见到的孩子糟糕一些,他常常眉头紧锁、神情焦躁、愤愤不平,似乎全世界都亏欠了他似的。
他的烦心事,实际上只有一件,就是全城的人那么多,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讲话。这让他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不被喜欢,进而影响到了精神面貌。于是,这一天,雷纳德选择了一个生猛的主题,向全班乃至全城的人进行讲述,希冀这一次能有所突破,最终实现被人倾听的小小愿望。绘本《恐龙小姐不知道她已经灭绝了》的故事就此展开。
本书的作者莫·威廉斯,曾3次获得美国凯迪克大奖、7次获得苏斯博士奖,并获得过包括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好书、国际阅读协会儿童选书大奖在内的多项童书大奖,被《纽约时报》誉为“21世纪突出的新锐作家”。已出版《淘气小鸽子》《开心小猪大象哥哥》《古纳什小兔》《光溜溜穿衣服》等40余本绘本,作品长期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这本《恐龙小姐不知道她已经灭绝了》,读来不那么轻松,甚至有些艰涩。但通过观察作者精心设计的细节,包括文字重复、加粗字体强调、全色和单色的交叉变化、以及雷纳德画像在页面的占比大小等,我们不但能领略作者阐述方式的精妙,而且可以深刻理解本书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核:倾听,是一场平等而开放的交流。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剖析这个喧嚣而孤独、热情又冷漠的故事,探讨在倾听孩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解决的途径,以及一场真正的倾听能达到的效果。
一、雷纳德的讲述方式和思维逻辑着实荒唐,然而这些问题存在于我们身上
首先,为了防止陷入本书的迷魂阵,我们要眼见为实,有一说一。恐龙小姐艾温娜、男孩雷纳德和其他人,真实地共同生活在故事中,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而且,绘本《恐龙小姐不知道她已经灭绝了》的所有文字和图片中,都没有玄幻、穿越等虚构情节的蛛丝马迹,该书除了将恐龙拟人化,没有赋予任何角色神奇的魔力。
也就是说,对于活蹦乱跳的恐龙小姐艾温娜,我们不可以视而不见,也不需要结合21世纪的真理“恐龙已经灭绝了”,来质疑恐龙小姐的健在。或者觉得男孩雷纳德,是从现代穿越到了恐龙时代,他带着“恐龙已经灭绝”的记忆。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来看雷纳德身上荒唐的特点。这些特点,潜藏在作者绘制的单色页面中。
第一个特点是“他知道几乎每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如上文所述,雷纳德不是穿越而来,没有魔力,仅仅是个普通的五六岁小孩,所以,他怎么可能无所不知。自然,这里所谓的“知道”,就不是真正的“知道”,不是类似《琅琊榜》中琅琊阁主的全知全能,而仅仅是大人给予雷纳德的负面评价而已。是大人在质疑雷纳德:你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就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你能知道个啥。
第二个特点紧随其后,“他喜欢就自己知道的每一件事情作报告”,这还是大人给雷纳德的评价,因为“作报告”一般是大人工作场合的用词,它通常意味着内容的冗长、枯燥。也就是说,在大人看来,雷纳德讲的话冗长枯燥,让人生厌。
第三个特点,我们从描述雷纳德心理活动的两句话中提炼。第一句是“只要那只恐龙在,就没有一个人听我说”。第二句是“我要向全城的人证明恐龙真的已经灭绝了,然后‘噗’的一声,艾温娜就会消失”。
先看第一句,雷纳德认为,“没有一个人听他说”的结果,是恐龙的存在造成的。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随便翻翻这本书,我们都会知道,雷纳德是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乱攀因果。再看第二句,雷纳德认为,只要向全城的人证明恐龙真的已经灭绝了,恐龙小姐艾温娜就会“噗”地一声消失。理论瞬间照进现实,两者无缝衔接。这听起来像马良的神奇画笔,点石成金。雷纳德的这两个认知,完全经不起推敲。
综上所述,大人眼里的雷纳德画像就出来了:自以为知道的很多、喜欢长篇大论、说话没逻辑。这三个特点,听起来很是荒唐,但细细琢磨,就会意识到,这些特点,并不仅仅存在于雷纳德身上,我们的孩子可能也具备,甚至连我们大人自己也不能完全避免。
其实,又有哪一个人的讲述方式完美无缺呢?
二、从来没有一个人,如此认真地听过雷纳德的长篇大论
一开始,雷纳德的讲述方式是“作报告”。
他自备小板凳垫高自己,一只手背在身后,一手拿着教鞭,模仿老师教学的样子。
还参考大人做报告的模式,自制了一张醒目的横向海报。
海报的中下端位置上,画了一只恐龙,它仰面朝天、目光无助,仿若任人宰割的羔羊。标题“恐龙:已经灭绝”则横向绵延,霸占了顶端空间,篇幅上更是占到了海报的1/3,“灭绝”一词还被标注了下划线,以重点强调。海报的底部,被一笔一划地写上了他长达八个字的全名:雷纳德·凡·呼比嘟比。名字往上一排,恐龙脊柱下面的狭小空间,也没被放过,竟然挤上了“报告人”三个字,以宣告身份的重要性。
显而易见,雷纳德是在模仿大人的体态、行事方式,以树立权威,希冀得到大家的聆听。然而,他刚刚开口,就有同学明确抗议,连老师也在第一时间予以了反驳。而且,没等他回过神来,大家就都跑得不见了。
后来,雷纳德采取了多种新颖有趣的讲述方式,效果却更为堪忧。
他卖力分发的讲述材料,被大家当场折叠成帽子,戴在头上玩耍,甚至没忘记给小狗和小鸟叠一顶。穿着尿不湿的小孩子,也拥有了一架讲述材料折成的纸飞机。大家对材料上的内容视而不见,玩得不亦乐乎。
雷纳德不死心,又相继采取了弹唱歌曲、击鼓宣传、魔术表演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但别说有人聆听了,到最后,连人都没有了。空旷的天地中,就只有空荡的椅子和小小的雷纳德,似乎他所在的地方,不是熙熙攘攘的城市,而是荒无人烟的原野。
此时,雷纳德忍不住痛哭起来:“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听我说?!”
这时的他,回归到了小孩的状态。不再说自己的目的是让恐龙小姐消失,而是直截了当地表达了真正的诉求:我只是想被人聆听而已,可你们没有一个人听,你们不重视我,你们不喜欢我,你们不爱我。
幸好,恐龙小姐艾温娜来了,发出了天籁之音“我听你说”。惊诧之际,雷纳德拉着艾温娜的手去了教室,刚一关上门,雷纳德就迫不及待地在门口开始了讲述。他们映在门窗户上的影子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一次,雷纳德摈弃了丰富新颖的宣传形式,不再用小板凳、教鞭、海报这些道具来模仿大人,而是直接动用声音、肢体等原始的力量开始了讲述。
看看下面这几张图片,雷纳德讲得有多卖力,就说明他有多么渴望被聆听。
在雷纳德讲述的过程中,艾温娜没有说一个字,更没有半途离开。她弯下腰,认真专注地倾听,给了雷纳德最大的尊重和重视。
书中写道,雷纳德讲完以后,感觉棒极了!从来没有一个人如此认真地听过他的长篇大论。这种被真正倾听的感觉有多棒,《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的真实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感知。
6岁的小豆豆,第一次见到小林宗作校长时,也有一场令她终生难忘的讲述。
她讲电车、学校、燕子窝、茶色的狗、剪刀、呲溜呲溜的鼻涕、爸爸游泳,当天穿的衣服,“说话的顺序、说话的方式,都有点乱七八糟的”,而且她说了整整四个小时。但是,“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这个时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因为,从小豆豆出生直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听她说话呢。”“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这是小豆豆第一次见到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也在喋喋不休地讲述,不妨学习下恐龙小姐艾温娜和小林宗作先生的聆听方式。不必让孩子模仿大人,不必让孩子费劲脑汁,我们大人主动地弯下腰来,听他们手舞足蹈地说,乱七八糟地说。我们不要玩儿手机,不要打断他们,不要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不要露出质疑的表情。就让孩子酣畅淋漓地讲一回,我们认认真真地听一回。
三、这场平等而开放的倾听,促进了讲述者和倾听者双方认知的升华
雷纳德选择的讲述主题“恐龙已经灭绝了”,不但生猛,而且宛若一个天大的笑柄。就像《皇帝的新装》中,众大臣对着皇帝一丝不挂的胴体,盛赞衣服多么华丽,多么名贵,做工多么精细,裁减又是多么合理。
恐龙小姐艾温娜明明活得好好的。她金色的礼帽上有飘逸的粉色丝带,美丽的脖子上戴着光滑圆润的珍珠项链,玫红色的指甲色泽夺目,小巧玲珑的手包更是演绎了女性的优雅。
她还乐于社交,有求必应,陪孩子们玩耍、给路灯换灯泡、帮助老婆婆过马路,给大家烤巧克力饼干。
男孩雷纳德又不是瞎子,他怎么可能看不见艾温娜。唯一行得通的解释是,他在说反话。就像大人告诉孩子,现在天黑了,我们不能出去玩了。孩子对着窗前漆黑的夜空嚎啕大哭:天没有黑,天是亮的!或者规定只能看半个小时动画片,时间到了,你要关电视,孩子生气地说,时间没有到,明明没有到,你骗人!孩子是看不到夜空,不知道时间到了吗,显然不是,他们是借此表达内心的想法:我就是要出去玩,我还是想看电视。同理,雷纳德要说的是,你们听听我说话啊!
只是,好巧不巧,唯一愿意倾听雷纳德讲话的,竟然是恐龙小姐艾温娜。这也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反差。如果来倾听的不是活生生的恐龙,作者想要表达的力度就要比现在弱上许多。恐龙认真地倾听“恐龙已经灭绝”的讲述,不打断,不中途立场,还对讲述者的表达方式表示了认可,觉得“他是那么有理有据。他是那么有表现力。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是那么令人信服”,这不但是给予了雷纳德充分的尊重和认可,而且体现了倾听本身的要义,平等而开放。
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有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诞生于十八世纪的名言,至今仍令人警醒。
恐龙小姐艾温娜当然不会同意“恐龙已经灭绝了”的观点,书中那句“艾温娜确信无疑:她知道她已经灭绝了”,应该是借雷纳德之口说出来的。艾温娜只是遵从本我,做有求必应的热心肠恐龙,你缺少听众我来充当,而且无比认真地倾听,满足你的倾诉欲望。
然后,把这一切抛之脑后,迫不及待地破墙而出,逃离这个环境,开开心心地继续做自己。
经过这次聆听,对如何坚持自我,艾温娜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想想看,一只恐龙想证明自己活着真的挺难的,是医生的心电图检测?是他人的作证?毕竟对方当着你的面都在说“恐龙已经灭绝了”,你又拿什么来驳斥呢?幸好雷纳德只是个五六岁的孩子,如果是个大人呢?对赤裸裸的错误,艾温娜得学会彻底的无视和不在乎。
而对于雷纳德来说,正是艾温娜的不在乎,让他意识到,语言没有想象中重要。就算自己费尽地讲了,对方也认真地听了,又怎么样。对着活生生的恐龙讲它已经灭绝了,恐龙竟然毫不在乎。那么,无比渴望被人倾听,可能是自己太钻牛角尖了。或许以后,可以向恐龙小姐艾温娜学习,行动为王,用行动赢得大家的重视和喜爱。
一切就从吃恐龙小姐烤的饼干开始吧。结尾处的雷纳德,端坐在餐桌前,神情自若,情绪健康,和我们平日里见到的五六岁小孩没什么两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