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昕凌与小黄的一次面对面对话访谈
小黄说:
来到这里后我每天都很快乐很自由,我想这就是我现在说出来的原因,希望我的个人经历会给别人带来有用和有价值的东西。
////////////////////////////
小黄:下辈子我想做条狗,一条腊肠狗,找个好一点的主人,或者不做宠物狗也行,就是不想做人,好累啊。
昕凌:可是狗狗只能活十年
小黄:够了够了,做为人我就只想活四十年就够了。
昕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小黄:我个人只想活四十年,感觉四十岁已经把人生体验得差不多了,再往后活什么呢?已经能体验的都体验了,就不想再继续了。
在最好的年纪死掉。
昕凌:但是所谓的四十年那得是这四十年一直在经历才行
小黄:对对,如果平淡地,也想赶快去死,因为都这么平淡了不想再继续了。
所以就想要尽量活得精彩一点,在最精彩的时候死去就好了。
昕凌:不要说这种话,万一40岁时你到达了一个高峰,生活幸福美满,然后在这一刻突然戛然而止
那可能
小黄:也挺好。
昕凌:躁郁症和抑郁症的区别是什么
小黄:抑郁症就是抑郁,躁郁症是抑郁与躁狂的交替。
当兴奋的时候我会做一些很疯狂的事情,会觉得自己很有能量,是世界上最强的人,我做什么都能成功,那段时间会非常亢奋。
然后躁狂这阶段一过的话,就会很抑郁,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自己就是个垃圾,自己每天做什么都没有动力。
昕凌:它是有一个结点吗,还是说是因为一个契机,还是说就是无差别转化
小黄:对,有时候会有一个点,它就爆发了,会有一个点去引发你的这些症状。
躁郁症比重度抑郁症少见的多,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是1.6%,很多小城市的医生常常会误诊为抑郁症,然后开错了药,这其实会导致躁狂部分的加重。目前还是更建议去北上广医院进行检查。
昕凌:你躁狂的时候会比较敏感吗,会具有攻击性吗
小黄:其实躁狂的时候不会,抑郁的时候我会有一定攻击性
小黄:抑郁类症状不是突发的,它是积累很久的一个爆发。
小黄:其实我初中就有类似的症状了,而且像抑郁症这个东西它不仅仅是精神上,它生理上也会反应出来。
我以前会无缘无故地背痛、心脏揪着痛,医院做全身体检又完全没有任何异常。抑郁症是会反应到你身体上的一些机能的,你会疲劳、记忆力减退,这些都会反应出来的,然后会无缘无故流泪。
它不仅仅是精神上的痛苦,它身体上也会牵连到。
昕凌:现在有好些吗
小黄:现在还好,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频繁,以前可能一个星期有一次。
昕凌:你觉得是有哪些因素呢,是单一的还是多个的
小黄:应该是多个的,但是你要让我自己说,其实我说不出来。
就是如果心理医生他跟我说的话,他会一直问我,他会帮我找原因,我自己的话我只能感受到我当下的一些情绪,其实原因的话自己不是很清楚,当时我很抗拒治疗,所以没跟那个心理医生多聊,所以他也没有具体跟我说我这个病因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这样子的。
昕凌:你觉得有压力产生吗,是因为多方面的压力吗?就是比如父母的、学校方面的这些压力?算不算呀?
小黄:算也不算吧。
昕凌:可能当它发生到那一步的时候,其实你也没有完全地很确定是因为什么原因,当时它已经产生了
小黄:对对对,就是我能意识到它已经对我产生了影响,然后就会开始爆发。
就是比如说它之前已经对我有影响了嘛,然后突然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气球它就啪地爆了。
爆了以后我自己也不是很能知道具体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知道,嗯,我可以讲我之前的经历,但是我不确定那是不是原因。
小黄:小时候最可能的伤害是校园里的,班里的男同学从小就说我特别丑。
从幼儿园开始就有男生说我是我们班最丑的,然后小学、初中也是男生当着全班的面说我真的太丑了,你怎么会这么丑。就是你一次两次就算了,但是从幼儿园开始就不断不断地有人给你灌输你这个人很丑,你的缺点很多。
我一脸懵,我哪里惹到你们了吗,这也不是我能改变的事情呀,为什么要一直说,一直攻击我的长相。
而老师这边,老师真的要是你没有师德,你别当老师,真的会害一个小孩,她一生的痛都是。
在我上大学遇到那个帮助了我的导师之前,我没有遇到过好老师。
就是小学的时候我每天都几套衣服轮流穿,没有新衣服,然后一天我的邻居给我买了一套新衣服,我穿去学校了,结果有三四个女老师站在我旁边说:“哎呦~她今天有新衣服穿了。”她们当时就站在我后面说,恨不得全班都听一下,我觉得挺无语,你做为一个老师,你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评头论足的,就会给学生树立一个不太好的三观。
我高中班主任也是这样,当时我旁边位置坐的都是家里有钱有势的,或者给老师送礼的。我特别讨厌中国这种人情社会,我特别讨厌,当时我爸妈其实也想送的,但是我让他们别送,凭什么要送礼才能得到公平待遇啊。
之后我们那一块区域只要发生了事情,老师总会不分青红皂白指明我:“你怎么又在这边捣蛋,人家要学你不学,你别搞人家。”后来老师多说了几次,我就说:“那老师,我不坐这里了,我坐最后面角落里吧。”然后我就一个人坐到高三毕业。
其实高二的时候我的成绩很好,我特别喜欢语言,我特别想去上海外国语大学,其实当时我的成绩是可以上去的。但后来高三的时候那个老师一直骂我,她还骂我家长:“我看你情商这么低,家里人也没好到哪里去吧,你爸妈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教出你这样的人。”
就这样说我,我就觉得很恶心,然后每天上课我也没有心思在学习上了。我当时没有意识到不是我的问题,我当时就被贬低到,一直觉得是我自己的问题,我就觉得我这种人好垃圾啊,为什么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还要让我爸妈被别人骂。我当时特别难受,我当时每个晚自习都想着别回家了,我直接出去走就算了,不要上学了,不要留在这里,回去会给家里人丢脸什么的。
那段时间我特别糟糕,老师也不管,就觉得我只要不去招惹那一帮家世显赫的人就行了。
我在的高中是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那两个有钱的学生成绩进不来,他们就塞钱进来,他们进来以后坐在我后面每天都在那里讲话,但是他们讲话的时候会碰到我,我就会转过去看一眼,那个老师就觉得是我的问题,就觉得是我在影响,是我在找他们讲话,每次都说我:“你怎么又惹事了。”
有一天课间休息不是要跑操嘛,就让我别去跑了,把我一个人留在教室里面骂我,又开始特别大声地羞辱我。然后我同学从操场跑操回来以后说在操场都能听到那个老师在骂我。后面我去找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老师聊,那老师一句话都没有过问过。
那老师给我带来心理上的创伤特别特别严重,也是那会儿我心脏特别痛,去查体做心电图却没有任何毛病。
我觉得那个时候我的症状已经很明显了,初三的时候我会上着课不自觉地流眼泪,那会儿不知道为什么。后来高三的时候也是心脏疼,会不自觉地哭等,那个时候才有点意识到自己有点生病了。
然后大一的时候我开始整宿整宿地睡不着,我会坐在阳台上想要跳下去,然后又背痛,就觉得整个人没有希望了,下雨天和晚上就尤其压抑,感觉头上顶着一排乌云。就自己去找了心理医生,去聊了一下。
昕凌:那你觉得你那个时候去找心理医生,医生有开导到你吗
小黄:没有,国内的心理医生质量普遍不高,医院都有配医生,但他们只当做工作,没有像国外体系很成熟,每个人都有针对性的治疗什么的,而且收费特别贵,普通工薪家庭的话其实没有办法去治。
而且家里人不理解,他们说他们那个年代没有这种毛病的,说你就是想太多了。
所以从家庭到学校,到整个环境都对这种病不是很友好。然后学校里的学生他也会说很多人现在其实是在装病呀什么的,他们这样的想法就会导致更多的抑郁症患者觉得不能去倾诉,倾诉完了以后人家会觉得你在多愁善感,又想招人同情什么的。就现在普遍的情况就是要么远离你,要么觉得你在博同情。
很极端,没有说能够与你共情的。
因为不想在外面死去给别人添麻烦,大三那年在从学校回家的飞机上我吃了药,算好药效发作应该正好已到家了。
回家后我径直进了卧室,我爷爷奇怪我怎么在这个时间从学校回来,觉得不对劲就开门进来看我。发现了我躺在床上精神状态不对,就想要掰开我的嘴让我吐出来,我紧紧闭着双唇昏了过去。
医院洗了胃,醒了过来。但直到我遇到大学那个导师之后才得到很大治愈,因为她能跟我共情,有很多相同的经历,教会了我很多走出来的方法,太难得了,真的太难得。
然后之前我们大学有一个竞赛,当时我跟另一个导师,我跟导师提议能不能做一个治疗抑郁症题材的东西,然后导师说:“这个话题太沉重了就像死亡一样,最好还是不要去做,而且一个是你做不出来。”
我在想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它的死亡教育其实是不足够的,都是在逃避,不是在正向地去教会你如何去面对死亡,死亡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你应该去接受它而不是去逃避它。等到你亲人真正离开你的时候,你真的没有办法去走出来,这样的话有些人本来是没有病的,你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等你的至亲离世的时候你可能会突发这样的疾病,他就会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他的心理就会有一种抑郁倾向,可能会慢慢严重。这也是死亡教育不足够导致现代人心理的一个原因,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良好的闭环。
我觉得你需要去接受抑郁症,去接受死亡教育,社会积极地去宣传这些,才能够去减少抑郁症患者或者其他的心理疾病,我觉得这才是积极地。
去接受而不是逃避。
昕凌:我觉得你内心还是很向阳很积极的,你会去想要去做这些事情,但是有一些他可能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小黄:因为他可能是非常严重了,而我现在已经算是半走出来了,所以才会有这种想法。
昕凌:但是你会去想要帮助别人,我觉得这些想法我们很契合
小黄:但是这个社会并没有那么友好,你去做了之后有时候会觉得力不从心。
我曾经有个辅导员他本来是很有意愿去帮助班里心理有疾病的学生,但是他有次一个学生发病了,学生家长就来找学校的责任,找那个辅导员理论,最后言语重伤了那个老师,说了很严重的话。
那个老师从此以后培训别的导员的时候就说:“老师也是人,老师也会受到伤害,你们遇到这种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的话也不要去激怒他,也不要试图去疗愈他,就远离他就好。”
从那以后他就开始说这种话。
昕凌:其实我曾经也有想过疗愈别人。因为我曾经也抑郁,但当时我觉得我走出来了,于是我会去主动接近他们,后来发现你根本疗愈不了他,并且你极大可能会受伤害。
最后我发现能疗愈的只有自己,你得让他自己想。就是包括我们现在此刻写的这个东西,它不是想要疗愈个人,是如果你想要疗愈,也许你看到这篇对话可能会好一点,可能会让你找到一个小小的方向感。
比如说你现在很压抑,你现在不知道要做什么,然后你一看,哦~那我要不要尝试来趟海边,冲个浪,给自己一个假期,万一待在这边好起来一些了呢。
但是不要做一对一的个案,首先我们不是这个专业的,这个东西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不然也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于是我从来不觉得我们店里的小伙伴能疗愈谁,我们只想将一切交给大海与海浪,交给海边的生活。
如果他自己想要走出来被疗愈的话。
小黄:对,我有一个朋友特别想劝我走出来,但是甚至他不止没说到点子上,还往相反的方向劝,导致我越来越不好。
她会说:“你看我们都可以正常地生活,我们都可以正常地做这些事情。”但其实我不是不想做,而是你进入发病期的时候,你是完全做不了任何事情的,甚至不能控制身体起床。
我们脑子里每天会想很多,我们会想去积极地面对生活,但是身体没有办法去支持你做任何事情,甚至连起来的这个动作都很困难,我们连这一步都无法完成地话,我们怎样去像她们一样生活,没有办法。
所以我觉得疗愈的话,一个去看心理医生,一个就是你去接触自然,去森林里,去大海上。
你可以拿着冲浪板躺在大海里一天你都会觉得被治愈了。
所以当时我看《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这部冲浪电影,整部电影都很温柔,徐徐道来,里面的叙事虽然平淡,但每个人物都血肉饱满。你会觉得你是大海的旁观者,你坐在海边静静地看就好,我看了也不是说我经历了,就是我在看,我就是简单地在看,看完之后我的情绪就被海浪冲走了,一片平静的心态。
从这个电影我开始了解接触到冲浪。看完电影后就想来学冲浪。当时不知道中国还有冲浪,以为只能去国外,后来百度查到就来了。
昕凌:那你觉得你是怎样开始慢慢地让自己的状态调整得好一些了呢
小黄:就是去接触不同的人,我出院后我还在休学期,我最开始在城市,但我发现城市里的人与人之间隔着重重壁垒,一路接触下来并不顺利,太难了这个社会要有情怀,但海边还是一个比较能实现情怀的地方。
而且我刚来海边的时候,因为我先前也接触过很多人,城市里面的人戾气有点重,在这里却觉得每个人都很好相处,会跟你聊很多,然后性格也很好,就觉得不太一样。
来到海边就觉得跟城市里的人的气场不一样了。
昕凌:嗯嗯,会轻松很多
小黄:所以接触人是我觉得能够去治疗我的一种方法。
之前我有告诉你我会去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其实我是一个很内向很内向的人,我很宅,我会自己待着,我会独来独往。但是我觉得这样不太好,于是我会强迫自己和别人交流,但我觉得这个地方真的让我开朗了很多。
像之前第一次我遇到你们,我可能会坐在那里不敢讲话,但当时我一直在想我要不要跟你们讲话,但我又不知道讲什么,慢慢地逼自己去跟你们说话。但后来我发现没什么困难的呀,讲出来就是了呀,而且大家很好相处。
我来到这边之后我发现我每天都很自由,我想干嘛就干嘛,想穿什么穿什么,我觉得我真的好爱海岛。
穿衣自由,哪怕在那种很潮流的城市,比如说上海,也不能像这边的包容度这么高,我觉得。
昕凌:其实我一直觉得看到大家在海边很开心,我觉得就是冲浪和冲浪生活氛围,冲浪氛围很重要。
小黄:是的,氛围真的很重要,就是大家很乐于去跟你相处,不会去避着你不跟你讲话。
我以前很怕这种场面,就是去到一个环境里面大家各自玩自己的手机也不聊天,讲话的时候也是会单一去聊,但是来到这边,大家很快得就能熟悉起来,可能才见一面的人下次就会跟你打招呼,就特别好,很有氛围,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城市里没有。
小黄:而且我特别喜欢海边就是因为上次来海边的时候,那时候还不会游泳,我租了块冲浪板就躺在海里,那个海浪一下一下地打我,把我这样翻来滚去的,我觉得特别爽,就觉得这辈子大概值了。
就是你跟大海接触的瞬间,就感觉你得到了治愈。
但如今系统学习冲浪后发现那样乱玩真的很危险,极大可能会出事故,不推荐大家不会冲浪就租板。
昕凌:它足够辽阔,足够宁静
小黄:对对对,而且海水又清,沙滩还柔软,那一瞬间就感觉很舒服,整个人都很放松。
昕凌:而且你躺在海上的时候,海水会把你拖起来
小黄:对对对,就随便飘,就觉得很安全。那会儿我胆子可大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敢那样下水,现在想想还是挺后怕的。
昕凌:那你觉得你这些天的冲浪体验怎么样
小黄:第三天冲的时候我觉得冲起来不是那么可怕了,站上去的那一瞬间就会觉得,嗯,这片海是我的。
站上去真的很爽很爽,就是那个浪在后面推你。
而且我觉得后海的景色很好,浪它冲过去是一片森林,就融化在大海里面了。
昕凌:哇,融化。
这个词我先前听别人冲浪没有说过,但它确实是一个很强的与自然的链接,海浪推动着你,然后你在浪上滑行的一种感觉。
小黄:我当时面对那片森林的时候就觉得,我冲出这片海,就会飞进森林里的那种感觉。
来到这里后我每天都很快乐很自由,我想这就是我现在说出来的原因,希望我的个人经历会给别人带来有用和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