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宁夏的医疗事业,如果身体允许,还要继续发挥余热。”12月3日,在宁夏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的颁奖仪式上,89岁医院退休教授、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陈树兰说。
67年前,陈树兰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来到偏远的宁夏,成为宁夏第一个大学毕业的内科大夫。从风华正茂到青丝染霜,陈树兰在漫长岁月里初心如磐,直到今天她仍工作在临床一线。
陈树兰教授(左二)的学生向她献花资料图片
“二丫头,走吧,自己闯去吧!”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初离家时父亲说过的话,陈树兰仍记忆犹新。当年决定远赴千里之外的宁夏时,万万没有想到,和父亲这一别,竟是此生最后一面。
年8月28日,中国医科大学建设大西北来宁同学合影留念,第二排右一为陈树兰。资料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初,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年仅22岁的长春姑娘陈树兰毅然来到宁夏。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刚下车的场景还是远超陈树兰的想象:一条马路三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家饭馆尽卖粥……回忆初到银川时,陈树兰这样描述:“黑漆漆的毛坯房,吃不惯的调和饭,听不懂宁夏话,白天还不通电灯。”
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没有使陈树兰退缩。之后的岁月里,她排除万难,率先开辟了宁夏心脏病学介入领域,成为宁夏内科学尤其是心血管内科的奠基人;年做了宁夏第一张心电图;年做了宁夏第一例右心导管手术……她还曾持续多年深入城乡调查宁夏地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患病因素,为国家提供了关于宁夏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宝贵资料。
年,陈树兰医生在心电图室看ECG资料图片
作为医生,陈树兰抢救了多少患者,无法计数。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每一次抢救中,无论患者病情有多危重,无论何时何地,她都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挺身救治。
年,医院心导管室,陈树兰院长(左一)与张德利主任研究二尖瓣球囊扩张手术。资料图片
年,一名70多岁的患者做完急性心肌梗死手术后晚上大口呕血,血压急速下降,情况十分紧急。如不找出病灶部位止血,患者会有生命危险。危急关头,陈树兰冷静分析、找出病因,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果断进行胃镜检查并止血。在她的指导治疗下,患者逐渐康复。
陈树兰教授和她部分学生的合照。钱友辉摄
陈树兰一生所获荣誉无数,但她一直保持一颗平常心。“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是共产党给了我读大学的机会,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这么多年,是党给了我一次次成长成才的机会,我愿意在宁夏这片热土上,把所学所得回馈给国家和人民。”陈树兰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通讯员钱友辉)
[责编:李宜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