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正被大力推广,从省市三甲到社区门诊、村医院,基本都会有中医特色诊疗室、诊疗方法等。那到底怎么看中医才最有效,真的有讲究吗?一文为您讲清楚。
第一点:遵医嘱——找我治,那就完全按照我的方法治
我常说“你要相信,就把你自己交给我,必定会给你好好看”。我这里提到的“交给我”其实就是的意思。
不能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吃药明天见好后天就自己断了。也不能让一天1顿,感觉药效不够,吃1顿半的量或是2顿的量。这不是开玩笑,门诊有实实在在的例子。
不论去哪,找哪位中医大夫看,他们都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把握,诊疗方式上有自己的体会和心得,所以既然选择中医,那就要相信中医,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即可,若遵医嘱了,还效果不明显,那只能说明中医大夫病症没抓准,辨证没到家。
第二点:煎煮药——自医院安排
中药可不是简单的煮开、喝下去就完事的,像有哪些先煎,有哪些后下,应该是研粉冲服还是包煎,这都是像中药材的“君臣佐使”一样有讲究、有说法的,煎煮方法不同,直接就影响到药效。
拿黑附子举例,是一味风湿、强直、腰突等患者的常用药,但是黑附子本身毒性较大,如果和其它药物一起煎煮,影响药效不说,还会直接危及生命健康,所以一般在煎煮时会有的说法。
类似的中药煎煮方式还有很多,像我们一般在家如果没时间或没把握煎煮到位,医院,一来省心,二来省事,三来,花出去的钱,吃下去的药,效用有保障。
第三点:主动说——尽量说仔细,不要问一个说一个
所有的中医大夫都不怕你说多,就怕你说不完全。对比西医的机器检查,很多中医大夫的望闻问切能更贴合患者症状,因为机器能检查出有器质性病变,但是查不出你哪不舒服、哪疼哪痛。
比如心情不好,容易生气,即便你是做遍所有心电图、心脏检查,也查不出个一二三,所以在和中医大夫阐述病情时,一定要尽量说详细,把自己身体的不适、疼、痛、睡眠、饮食等各个方面,一句话:凡身体有不适都尽量说完。
为什么标题说让主动说呢,临床见的患者多,有一部分,你问一句说一句,等到下诊断、开药方的时候,才慢悠悠说自己还有哪不舒服,那有问题,这样不仅影响最终的判断,还可能药不对症,直接影响到用药效果的!所以大家要注意。
第四点:管住嘴——让不吃什么就不吃什么
大家可以先看一下视频,链接我放在下面:
直到文章发布前,我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上交代患者的忌口事项,还有不少人评论说“我该吃吃,没问题”“我看的医生都没让我忌嘴”“我吃了多少年怎么没事啊”......诸如此类的话,我们应该首先想想:为什么让忌嘴?
忌嘴是防止病情反复、加重或者是想让病情加速好转,无缘无故要身体健康,我肯定不让忌嘴。但有的患者确实一吃就犯、一犯就来找我,说又发作了如何如何,拿类风湿患者举例:
我在视频里也提到了诸多饮食禁忌,并不是说所有类风湿患者吃了都会发作,10个类风湿可能有1个吃了会发作、复发甚至加重,这10个里面有1个,个呢?可能是12个,20个,谁知道哪位患者是下一个,所以作为医者,肯定都要兼顾到、交代清楚。
所以直到今天上午我坐诊的时候,都还在提醒我的患者,务必注意我讲到的注意事项(如果你有类风湿方面的困扰也可以直接留言或找到我),让忌嘴的,坚决不吃!肯定无害!
第五点:不要比——哪位医生都有自己的临床心得
有人会说:“王老师你开的方子怎么比XX大夫开的便宜,但是效果比XX好啊?”或者说“老师为什么你开的这个药方少,我在XX地方开的药都十几、二十味药”等等,这样的对比或许适合在西医西药。
但是要提醒大家:比较,一般不适合用在中医大夫中间。
因为每位中医大夫都可能见过无数位这个疾病种类、这个情况的患者,但每个患者的病症不同,病机不一,用药肯定不一样,就像指纹,肯定找不到两个相同的一样。
而中医存在至今,除了学校教习的学科内容,经验和临床经验也是中医大夫判断病情的一个重要标准。开的方子不同很正常,一个感冒都还有四种辨证分型,每个大夫的经验和治疗方法不同,这也造就了中医的特殊性——
说到最后
总得来说,要说有讲究,没有!注意事项凡是我想到的,今天大部分都提到了。
且今天说到的多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些情况,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看中医,找中医的时候能够更好的阐述病情,讲明症状。
至于如何治,用何药,那都是大夫该思考的内容,一句话总结:相信中医,就把自己交给中医大夫!治的好不好,怎么治——那是中医大夫该考虑的,真治坏了或遵医嘱还效果不如意了,大可回去找他!
我是,从事中医临床、教学近四十年,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若有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直接找到我,看到后均会逐一回复。
祝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