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华米CEO黄汪用AI重构医疗健康产业商
TUhjnbcbe - 2024/9/11 9:30:00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www.t52mall.com/

年,华米CEO黄汪收到了一个用户的来信。

对方在信里提到,他买了华米GTS手表,戴的时候报告提示心率异常,他原本没有在意,以为是经常加班导致的。但是,手表一直在报警,医院做了体检。结果,体检报告出来,显示心率不齐。最终因为治疗及时,他的心脏恢复了正常。

自从发布了能够监测心脏健康的智能手环、手表以来,类似的感谢信,华米收到了很多。数据显示,华米自主研发的心脏健康引擎RealBeats已经监测到了次房颤,并向用户发出了及时的预警。而这样的感谢信,让黄汪和团队备受鼓舞,做健康这件事是有意义的。

健康,是一个比运动更难、更严肃、也更具挑战的课题。“在医疗健康方面,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才可以看到更多的成果,毕竟这跟大家的生命密切相关,不是玩着游戏,GameOver了再打一盘。”黄汪此前就曾对《商业与生活》表示,难的事情,恰恰是值得做的事情。

想要打造医疗健康线上线下服务的闭环,从硬件性能、算法、到产品认证门槛(医疗产品中国有CFDA,美国有FDA,欧盟有CE等),每一步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才能面对消费者。其中,有许多难啃的骨头,包括数据的采集,芯片,以及算法。

市面上,很多公司都选择了从现有供应链中寻找合适的方案。但是,华米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它不但自研算法,还自研芯片,传感器,最终拥有了一套完整的AI健康管理平台。

就像特斯拉就是因为拥有自己的算法、数据、芯片,才有了颠覆性的成就。黄汪相信,华米通过这一整套AI健康管理平台,可以重构全球健康医疗产业。

正所谓,过窄门,走远路。黄汪觉得,顶层设计、愿景和想象力决定了几年后发生的很多事情,剩下的就是让体系演进,等待事件发生。

AI健康,从心脏开始

AI引擎第一站,华米选择了心脏健康。

黄汪说,这是因为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心脏问题甚至猝死报道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已经超过癌症,成为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实际上,很多的心脏疾病是可以被监测到,提前治疗的。

年,华米推出了由自己的硬件工程师、程序员、算法专家、医学专家、跨学科联合研发了19个月后的一项重大成果,心脏健康引擎RealBeats。RealBeats通过分析光学心率数据和ECG心电图数据,可以自动甄别心律不齐、房颤等心脏问题。

医院共同完成的智能环监测房颤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搭载RealBeats的智能环PPG和ECG功能判断房颤的准确度分别达到了93.27%和94.76%。基本达到了专业医师的判读的标准。

“作为一家真正关心用户健康的公司,我们有责任将心脏健康的这个监测功能更进一步。”黄汪说。为此,华米的人工智能团队和医疗健康团队,通过长达天的努力,推出了第二代心脏健康引擎RealBeats2。

RealBeats2可以有效消除人体的抖动所带来的信号干扰,与RealBeats一代相比,夜晚和白天有效房颤监测时间分别达到了上一代的1.87倍和6.64倍,从而基本上实现了全天候心率不齐和房颤目标。可以说,RealBeats2是全球最先进的心率AI引擎。

半年多前,第一代RealBeats发布的时候,黄汪曾经提到,AI健康产业才刚刚开始。虽然华米已经做了两年的心脏保护研发,但也主要是做了心律不齐和房颤的筛查和甄别。血压、血氧、血糖等的监测以及健康管理,还在研发当中。

半年后的今天,黄汪难掩兴奋的宣布,由华米研发的血氧引擎OxygenBeats正式问世。

过去半年,“血氧”这个词,经常在新冠肺炎患者的相关报道中。血氧饱和度是人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过低会造成机体供氧不足,过高会导致体内细胞老化。但是,通过智能手表实现血氧监测难度非常大,因为有不同的肤色,还有佩戴方式都会影响精度,而如果检测时间过长,用户也会感到不耐烦。

华米人工智能团队和医学专家团队和传感器团队一起合作了2年多后,终于攻克了血氧检测的难题。实验数据显示,华米的血氧引擎OxygenBeats,通过信号预处理精度提升50%,多次校准成功率提升23%,而且,与其他品牌的智能手相比,华米的检测时间缩短了75%,检测成功率高达%。与医疗级的血氧仪相比,搭载OxygenBeats的华米智能产品的平均误差不到1.67%。

从心脏健康开始,华米一步步有序的拓展着自己的AI健康路径。其AI算法团队最新推出的全新的睡眠引擎SomnusCare可以精确识别三个睡眠阶段,浅睡、深睡和快速眼动睡眠。和睡眠金标准比较,SomnusCare精确度达80%,而且能够监测午睡,超过25分钟午睡精确达到%。更重要的是,把SomnusCare和OxygenBeats结合在一起,可以分别从血氧和心率两个维度进行深度的分析,监测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危险状态,并及时发出预警。

黄汪表示,这些算法从最便宜智能手表到最贵的智能手表都会用上。华米不会牺牲任何一个用户追求健康的权利。

对AI认真的人更要亲自做芯片

数据,犹如AI算法的引擎。而数据的采集,离不开传感器。

作为一家基于云的健康服务提供商,华米在创业初期,就非常重视用户健康数据对于软件算法的转化。经过这几年的不断积累,在软件算法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就,其中传感器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年图灵奖获得者,曾担任过苹果、惠普公司院士的艾伦·凯说过,“对软件极度较真的人,应该生产自己的硬件。”在黄汪看来,这句话引申到AI健康行业,就是:对数据认真的人应该做传感器,对AI认真的人更要亲自做芯片。

早在年,华米就自研了第一款自研的PPG生物追踪光学传感器BioTracker,并搭载于小米手环上。BioTracker可以非常准确地收集心率数据,这也是目前比较优秀的可穿戴设备能够完成的功能。

6月15号,华米科技召开的AI创新大会,黄汪又宣布华米推出了新一代PPG生物追踪光学传感器BioTracker2。黄汪把BioTracker2,称作是,“全球最强大的可穿戴人体光学传感器”。它可以支撑运动、睡眠、心率、血氧以及个人健康评估系统等等这些生物数据引擎的数据采集。

除了传感器,华米的自研芯片也有了新的突破。基于RISC-V架构,采用卷积神经网络NPU,植入强大的本地生物数据NPU的“黄山2号”,其房颤识别速度是上一代的7倍,是市上软件算法的26倍。

受苹果芯片利用处理器降低功耗的思路启发,”黄山2号”也加入了C2协处理器。即使主芯片处于关闭的状态,C2协处理器仍然可以全天24小时处理传感器所采集到的人体数据,这使得“黄山2号”整体功耗下降50%。据黄汪介绍,“黄山2号”已经流片成功,并将于今年四季度量产;年上半年,用户就将会看到搭载“黄山2号”的智能手表面市。

自成立以来,能够先后在软件算法、光学传感器,人工智能芯片等技术上取得了颠覆性的突破,离不开华米对人工智能的投入。

华米公布的年财报数据显示,其研发投入占比达7.41%,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3.7%;今年一季度,虽然收到疫情的冲击,但研发投入仍然保持大幅增长。这也印证了华米对传感器、芯片等技术的决心。据了解,华米在推出黄山系列芯片之前,就已经在RISC-V领域持续投入,先后投资了SiFive、GreenWavesTechnology两家RISC-V芯片公司,这些都为黄山系列芯片的问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市面上的大多数可穿戴设备厂商,都会去供应链寻找适合他们的传感器、芯片处理器。但是,华米认为,身处科技行业大潮,不能用“等待行业发展”的态度。对于华米这样一家基于大健康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公司,最重要的事就是做搜集数据的那个传感器。

而华米敢于自研,也是因为其每年出货量——年,华米累计售出了万台可穿戴设备,这个量级足以支撑自身芯片业务不会亏本,符合最好的规模效应。而且,比单纯的芯片等企业相比,终端厂商更更了解用户需求。“如果现有的行业合作伙伴的芯片既无法满足华米需求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那么华米只有选择自己去做,这符合技术演进与产品创新逻辑。”

黄汪透露,华米会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芯片研发节奏,每年会做一次芯片迭代。“黄山2号”芯片发布同时,“黄山3号”已经展开设计研发,并且“第三代不只是一颗芯片,可能会是好几颗”。

华米能够不断取得突破,离不开华米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黄汪透露,经过大半年思考,华米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式升级华米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时,华米还对外建立了三个联合实验室:和钟南山院士团队共同建立的腕部智能可穿戴联合实验室,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和流行病研究;和中国田径协会成立的运动数据联合实验室,把AI算法用在全民健身运动里面;和中科大共建脑机智能联合实验室,会进一步开展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结合的研究。此外,研究院还宣布和云知声达成了战略合作,将在基于手表的智能语言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成立作为契机,连接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资源。”黄汪说。

AI重构健康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黄汪极力推荐大家去看一部亚马逊最新出品的科幻剧,《Upload》(上载新生)。

涉及的概念不算新鲜,但是贴合生活。故事发生在年,世界进入全民AI的时代,一家公司推出了虚拟现实酒店,将死之人可以提前把自己意识上载至酒店,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永生”……

实际上,很多看起来科幻的技术,已经在医疗实践中发生了。比如电子纹身贴,可以以揉性皮肤的方式,24小时监测人体的数据。

在黄汪看来,未来,真正的智能技术,是可以让人直接用数据交流。这是也华米三个联合实验室之一,和中科大共建的脑机智能联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华米科技副总裁兼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汪孔桥表示,可穿戴领域,是跟健康直接零距离的行业,对科研工作者来说非常吸引人。“我们创新动力非常强,甚至有一些算法跟国际巨头公司算法是不分伯仲。”即使与苹果这样的公司相比,也不逊色,“我们华米规模跟他们相比是小的,但是我们研发出来的成果质量是非常高,不求所有东西做的最好,但是关键技术绝对是硬核,世界上绝对是领先地位。”

汪孔桥认为,如果脑机研究,特别是在侵入式领域能够取得突破的话,对现在目前物联网设备技术,可能甚至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以睡眠分析为例,如果未来三到五年脑部脑电睡眠数据能够进行攻克,把睡眠分析做到非常精准,就可以把医疗级的设备搬到家里,实现真正家庭医疗监护。

年12月,华米将公司使命定为:科技连接健康。此时,华米还认为,健康意识在普通大众中的普及,会是一件很漫长、很久远的事情。但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加速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

虽然疫情对于全球经济打击非常大,可穿戴行业也没有幸免,全行业出货量下降7.1%。但是,华米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华米年第一个季度依然逆势增长,智能设备总出货量同比增长35.7%,营收达到创记录10.8亿元。而据IDC发布的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设备报告,华米科技旗下成人手表一季度全球出货量达98万台,同比增长80.2%,在全球成人智能手表以及美国智能手表市场中进入了Top5,在印尼、意大利、西班牙和印度也保持全球第一。

数据的增长,意味着用户对华米健康定位的认可,同时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在黄汪看来,健康,就是整个智能可穿戴的核心价值。

2年前,华米团队就深度探讨过一个问题,智能手表、手环这个产业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他们最后的答案就是两个字,健康。可穿戴设备每天24小时都跟着你,睡眠怎么样,平时运动状况怎样,心率情况如何,这一系列的数据只有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才能给用户,健康就是整个智能可穿戴不可取代的价值。

基于这个思考和认知,华米确定公司的使命——科技连接健康。这个连接,在今天就是通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这样的产品,将健康和互联网连接到一起。在未来,可能是智能眼镜、电子纹身等更加先进、无感的AI产品,像一个人工智能的健康助手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用户。

“我们在制定企业使命和构筑公司愿景的时候,一直相信一件事情,那就是AI一定会彻底重构全球医疗健康产业。”黄汪说,“谁能证明我们这个世界不是upload的呢?那么我们只有再upload一次。”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米CEO黄汪用AI重构医疗健康产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