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无失传之虞却也濒危非遗光戴帽是不够的图
TUhjnbcbe - 2020/7/30 12:25:00
早期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无失传之虞却也濒危 非遗光“戴帽”是不够的[图]——福客民俗


▲气势磅礴的商河鼓子秧歌。


背景提示


11月8日,经过社会公示,山东济南市*府最终批准其中的43项正式进入济南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外公布。此次公布的有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九大类。据介绍,从今年5月份,济南市文化局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到济南各县(市)区进行调查,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后又经全市各有关单位申报及专家推荐。今年10月,共有45个申报项目面向社会公示,征求群众意见。


“济南历史文化丰厚,这次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保护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仅仅戴了个“帽”是不够的,关键是想方设法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保护好并传承下去。”11月16日,济南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处长刘敏秋在接受采访时说。


让人欣慰的是,济南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失传之虞。


闵子骞传说家喻户晓,曾被编为戏曲《鞭打芦花》,像华山华阳宫传说、五月十三祭天习俗、泰山北届届碑之谜等几十处(件)名人名地历史故事传说、大明湖的传说、东平陵城的传说、李开先的传说故事等,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目前,这些故事已经收集到了,以后将结集出版。商河鼓子秧歌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城的梆鼓秧歌整理后已多次到外地演出,章丘的芯子去年获得了国家山花奖。面塑、剪纸、泥塑是传承下来的民间“绝活”,不少民间艺人的后代和残疾人把这些“绝活”在继承中又有所创新。济南的民间技艺也十分独特,龙山黑陶制作技艺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掌握,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工艺、商河老粗布制作技艺等技艺也在传承中有了发展。在娱乐方面,济南有京剧、吕剧,也有山东快书(杨派、高派)、山东琴书、山东大鼓、济南相声等,传承良好,在全国取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可是,因没有传人而濒危的门类也让人惋惜。


长清落子也称“莲花落”、“莲花乐”,以其早期曲调衬词而得名,简称“落子”。现年71岁老艺人徐立平是长清落子仅存的演唱者。近20年来,徐立平先后带出徒弟几十人,包括自己的儿孙,但大都从事快书、大鼓、舞蹈等形式的演出,有志学习“落子”且又资质聪慧者,目前尚无一人,像这样的民间曲艺术面临失传。与长清落子的命运基本相同的平阴渔鼓,眼下能演唱的只有平阴县孔村镇郭柳沟村的朱世年。朱世年很想开师授徒,收了个徒弟没学多久就跑了。他的两个儿子又不愿学,这项传统曲艺也有失传的危机。


过去,济南有一种民间舞蹈叫猫蝶富贵,流传于天桥区,演出中“猫”与“蝶”相戏于花丛中,欢快热烈。这个舞蹈1954年4月曾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获民间艺术二等奖。流传于济南泺口、堤口庄、北园大明湖一带的“四蟹灯”也格外别致。“四蟹灯”并无“蟹”,而是鱼、鳖、虾、蚌的造型,表演时各饰以做工精美,形象逼真的灯具,通过演员掌握道具的技能,产生出生机勃勃的舞蹈形象。眼下由于一些老艺人(扮玩者)已去世,这两个民间舞蹈面临失传。另外,皮影戏、王皮戏等优秀的传统艺术也已濒危。


刘敏秋认为,保护重点应放在一些濒危门类上。比如长清落子,它从济南市曲山艺海中的一枝奇葩,到今日一曲仅存,濒临灭绝。其中主要原因是授徒难、民间艺术生存难,难中的关键是缺少资金。如若*府给予一定的拨款,再采取文企联姻的办法弄一些资金,文化部门再帮助制订发展规划,培养新人,“落子”不会“落”下去。平阴渔鼓、猫蝶富贵、皮影戏、王皮戏等也是如此。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研究、观赏和教育价值,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好它,让这根古老的‘文脉’给当代人、后代人带来欢乐与和谐。”刘敏秋如是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失传之虞却也濒危非遗光戴帽是不够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