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有储存粮食的习惯。
虽然大家都知道粮仓的存在,但却对它的真实情况知道的很少。小编在这之前,也只是知道粮仓能储存粮食,却知不道粮仓还蕴含了很大一门学问。
1粮食储备仓都是什么样子?
就拿小编的老家,广西宾阳在使用的几种老式仓库以及现代化的新式仓库为例子。
第一种是在年建成的房式仓(苏式仓库),至今仍在使用,房顶还在使用瓦片,可谓年代感满满了。
第二种是普遍建于20世纪50及60年代的圆式粮仓,房顶也是有瓦片覆盖,但是瓦片要比房式仓大一点。
第三种是拱板仓,不同于房式仓,其仓内的顶部是“拱”形的。宾阳的的这个拱板仓共建成了四哥仓库,每个仓能储存吨粮食。每个地区的拱板仓在设计上大同小异,但都是储存粮食的好手。
第四种则是由现代化技术建成的粮仓了,老旧的粮仓总有一天会被淘汰,而接手旧粮仓的就是这批新式粮仓了。
介绍完外观,那粮仓的内部又是怎么样的呢?别急,小编直接带你去看!
首先是老式的房式粮仓。走近粮仓,仓门和楼梯都是木头制成,对保存粮食有一定作用,但这也是旧粮仓的局限性:极易引起火灾。
顺着楼梯走到粮仓里,你会发现金黄的稻谷上有一座“桥”,这正是粮仓的内部构造。
其次是圆式粮仓,老式的结构一眼看完。
但新时代的圆式粮仓可就是大有讲究了。外观五花八门,但都是按照粮仓标准来设计,所以结构上也并无太大区别。
再接下来是拱板仓,内部顶部呈半圆壮,一般粮食并不会堆满,而是把半圆留出来,进行粮食储存的技术操作。
最后是现代制成和使用的低温仓库,结构上相差无几,只有大小仓库的区别,技术上都使用了先进的粮食低温储存技术。例如最新的使用的充氮保粮,在减少仓库温度的同时,还能减缓粮食氧化。
2使用的技术都是些什么?
按顺序,我们先介绍一下老粮仓的“老办法”。现在所使用的粮仓并不是都能满足现代科技需求,那我们只能借鉴祖先的智慧,房式和圆式粮仓在建成之时,就拥有了很强的储存性能。
这里插入一个小知识:收获入库之后的水稻是还“活着的”,所以入库后必须及时平整堆积起来的粮食,用过通风降水汽使粮堆保持平衡的温度,并需要工作人员不是翻动粮面防止因为粮食表面和内部有温差形成露水而影响粮食后期储存。
在我国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之后,再新一批的粮仓就能满足使用新技术来保存粮食的需求了。
在粮堆上铺上薄膜可以理解,但是在里面插上电线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个电线是测温电缆,就和心电图所需的电极一样,这些电缆能是工作人员清楚地知道粮食的内部状况,了解粮食的“健康信息”,而且操作简单,只需电脑一键就可完成信息浏览。
再接下来,就是比较为大众熟知的低温冷藏技术,会在内部使用制冷机的痛死,还会配合使用环流熏蒸储存技术,这可以让我们快速杀死害虫,保护粮仓安全和质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黑科技”,对粮食储存的帮助也是极大,例如谷物新鲜度测试仪,大米食味计,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近红外谷物分析仪等等。在入库之时,收来的粮食也需要进行配套的烘干技术。以上技术都运用在了新建成的粮仓运作上。
最后,其实在粮仓储存的粮食,我们国家都会从农民手上收购,国家自己也会种植收获之后入库。
为了保障粮食供需平衡,维持粮食市场问,储备粮会定期进行轮换销售出库,粮食会每隔2-3年进行一次轮换,更换出来的粮食最终会流入本地市场,以此来满足粮食市场的有序供应。
粮食生产不易,了解过粮仓小知识后,我想我们大家都会明白这一点。小小的一粒米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
爱惜粮食人人有责,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宾阳吧,获取更多新鲜有趣的生活趣事。文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