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回说南:国学大师南怀瑾辞世时间,到底何时?老师真的走了么?李渊回原创,国学,文化,儒释道
前言:
大家好,我是李渊回,欢迎来到新一期的“渊回说南”。“渊回说南”还原历史,帮助大家了解一个真正的南怀瑾老师。
有关南怀瑾老师具体辞世的时间向来众说纷纭,并不统一。
有些人认为,南怀瑾老师的辞世时医院中。
有些人认为,南怀瑾老师的辞职时间应该是在回太湖大学堂的途中。
有些人认为,南怀瑾老师的辞职时间是在大学堂打坐的时候。
还有些人认为,南怀瑾老师压根就没有走,只是打坐入定。那些所谓的学生,不明缘由就把南师推入“推入火坑”……
真相究竟如何?南怀瑾老师的辞世时间究竟在何时?
请诸位同学跟着渊回,把历史的镜头推送到南怀瑾老师身边。
多次示寂埋伏笔
南怀瑾老师曾在年就通过多种途径,表示了自己要离开的迹象。有些是在讲课时候引用的诗句,有些是茶余饭后谈话时候表示的内容。有些则是直接拿出了实际的行动。比如说,要求太湖大学堂定制水晶舍利塔。
(这些相关的内容在之前的“渊回说南”中详细说到过,这里不再展开。有兴趣的同学,请去翻看之前的内容。)
无奈的是,当时众多跟随在南怀瑾老师身边的同学师兄,并没有察觉到相关的异样。渊回不禁感叹,这和佛陀当年要涅槃,却没有一位弟子,请求佛陀留形住世,是多么的相似啊!
当然,也不能怪那些在南师身边的同学和师兄。因为南怀瑾老师懂得医术,身边又带着好多科学中药。很多人都没有料想到,南怀瑾老师会走的如此之早。
只不过是到了局势无法挽回的时候,才联想到之前的种种。原来,南怀瑾老师早已给出了提示。
假如有学生求南怀瑾老师留下,或许老师会晚点走吧!这里说的是假如。可惜的是没有人这样请求!
显示疾病要离去
根据渊回多方查阅资料,最终确定。南怀瑾老师在年8月份,显示出身体不适。这个时候身边的师兄请了医生,医生医院做个检查。因为南怀瑾老师生病都是自己来解决,就婉言谢绝了!
大概是到了年8月的中旬,南怀瑾老师就开始闭关修行,暂停接待访客了。
到了年的8月27日,南怀瑾老师就不去办公室了。有事请同学们都是上楼去报告。这个时候,南怀瑾老师的两个孩子,南小舜和南国熙来看望南师,医院。老师再次拒绝。
在这期间,不只是南怀瑾老师的孩子特别担心。包括南怀瑾老师身边的同学,师兄们都整天忧心忡忡,奔波照料。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南怀瑾老师生病的消息流传了出去。好多网友也是在这个时候知道的,网友们也是非常担心。
到了年9月14日中午,宏忍法师值班又一次请示南怀瑾老师,要不要改变方式,去医院检查?这个时候老师看学生们忙的不轻,为了给大家减少麻烦,不让学生们担心。就无奈同意了。
南怀瑾老师微笑着说道:“好吧!你要通知下大家。”
……
拂衣打坐归南山
去医院,这中间的详细细节渊回之前发文章描述过。这里不再展开,有兴趣的可以找渊回之前的文章。
医院,没有饮食,没有进水。只是排尿,和众人交代之后便活动身体,开始打坐。
关键点在于在年9月19日的6点40分,同样是宏忍法师为南师准备洗漱用品。忽然听到南怀瑾老师的身体里传出了一个像开关以关闭的声音。
听到声音之后,宏忍法师检查老师的鼻吸,此时呼吸没有了。继续检查脉搏,极其微弱。
通知医生,做心电图。显示没有心跳,屏幕一条直线,但是偶尔会凸起一丁点。医生摇头,检查瞳孔并未变大。但是,众人下午两点护送老师回太湖大学堂。
注意!这里心电图虽然显示没有心跳,显示直线,但仍会凸起。要注意人为检查,呼吸是没有啦,脉博是微弱,近乎没有了!此处应该配合实际禅定的功夫来判断,大家实践到了,自然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注意!回太湖大学堂路上,南怀瑾老师是背躺着放在车上。
四点多到了太湖大学堂,众人把南怀瑾老师放在卧室的床上。
年9月24日夜里,四川成都文殊院的主持方丈宗性法师梦到南师和他一起相坐,并对他微笑。
年9月26日下午,宗性法师来到太湖大学堂,到了南怀瑾老师的卧室,他在那里打坐两个小时。出来之后告诉大家,一切均能圆满解决!
到了年9月29日上午十点半,南怀瑾老师的朋友一对医生夫妇用三个小时给老师做了检查。他们得出结论:
老师,已经没有生命迹象,部分身体出现死亡迹象,身体不能再使用了。
下午四时,太湖大学堂当地法医确认了死亡的诊断。
年9月30日中秋节在太湖大学堂荼毘。
根据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公布的,南怀瑾老师辞世时间是在9月29日的下午四时29分。后续,大家都认同老师是在9月29日辞世的。
后记:
渊回认为,大家公认的时间是俗世纪念的时间。南怀瑾老师真正要走时间,还需要大家参考,自己以后禅定修行的实际情况来做一个判断。也许,渊回后面会把相关内容公开。更多的是要大家自己去寻找答案。
至于认为南怀瑾老师只是打坐入定,并没有去世的。这种看法,渊回并不太认同。虽然老师之前许下过,假如百岁就公布准提大法的诺言。但同时老师也许诺,如果提前离世,就把这个方法带走了。所以,仅凭这个并不能判断老师一定会留形住世到多岁。
渊回更加认同,老师世缘已尽,该做的已经做了,剩下的就靠我们自己了。这种看法可能不对,如果有不同的见解,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人生而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南怀瑾老师晚年时候的身体健康,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些人走了,他依然活着。
法身永驻共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