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13.html前言年3月18日,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了全球季度可穿戴设备跟踪报告。数据显示,到年底,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目前包括带智能助理的无线耳机)预计将比上一年增长15.3%,达到万台。这意味着,自年遭遇市场寒潮的可穿戴行业,在年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大规模增长。IDC可穿戴设备研究团队的研究主管拉蒙-拉玛斯(RamonT.Llamas)说:“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两个主要驱动因素是医疗保健和企业应用。”这预示着可穿戴设备将从“大而全”的通用型产品转向特定场景应用,在更多垂直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和演变如同众多的高科技设备,可穿戴设备也是从科幻走进现实的。大多数人最早了解到可穿戴设备,是在年的系列电影中,特工詹姆斯·邦德可对话、变身炸弹的手表。但其实,可穿戴设备的概念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出现了,在21世纪才取得飞速发展。总结起来,目前可穿戴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从概念走向产品落地的前期探索阶段;一个是产品迅速迭代,寻找用户价值的阶段。前期探索关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年。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EdwardThorp想到了一个关于可穿戴计算机的点子,用来提高轮盘赌的胜率。年该设备被成功开发出来,在测试后发现佩戴这款设备可以在赌局中达到44%的胜率。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还出现了可穿戴眼镜的雏形。被誉为“可穿戴设备之父”的SteveMann是位名副其实的可穿戴设备“发烧友”,他试图在眼镜上装了一个显示屏,并通过该设备连接计算机和互联网。一款功能强大、小型化的智能眼镜就这样诞生了。进入21世纪后,可穿戴设备进入飞速发展期。年,耐克和苹果合作推出了Nike+iPod——一款将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智能计步器结合在一起的运动套件,标志着可穿戴设备迈出了移动健康追踪的第一步。随后,可穿戴设备加快了在运动健康领域的步伐。年,一支来自旧金山的年轻团队Fitbit公司推出了首款产品——FitbitTracker,这款拇指大小的“计步器”在北美迅速掀起了一股运动健身热潮,可穿戴设备的概念也渐渐为人们所接受。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智能可穿戴设备终于完成了从概念到现实的落地。在“黑科技”之外,可穿戴设备还赋予了互联网物理属性,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全新的流量出入口,也为人类提升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创造了新契机。1.0时代:企业混战、资本兴起年,智能可穿戴行业百花齐放,正式迈入可穿戴行业的1.0时代。这一年,一款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众筹的Pebble智能手表一夜爆红,这个项目设定的筹款目标只有10万美元,但没想到在众多科技爱好者及运动爱好者的热捧下,众筹金额达到了万美元。与普通手表相比,Pebble智能手表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兼容iPhone和Android手机系统。还可以显示来电信息,短信、社交网络等信息。同时还支持多款应用,涵盖了跑步、自行车、高尔夫等活动。同年4月,谷歌发布了一款“拓展现实”的眼镜。这款眼镜拥有智能手机同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进行视频通话,以及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在全球范围引发了人们对可穿戴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