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4S店老板走佬启示:购车紧盯合格证
羊城晚报 车贵远 前段时间,佛山南海悦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被南海区人民法院查封,老板被曝欠下过亿元的债务不知去向。本报《汽车周刊》在10月12日的车博版面第一时间予以了报道和关注。 据悉,出事前,该4S店老板徐某不仅拥有一家东风悦达起亚4S店,还有多个销售门店。据熟悉该4S店的人士称,今年以来,汽车销售行情不是很好,老板抽调大量资金购买地皮想搞房地产,但遇到楼市持续严厉调控,致使资金回笼出现问题。据估计,扣除抵押的房产等现有资产后,徐某欠下的债务还超过1亿元。一时间,车主、供应商、厂家等债权人都愁眉不展,虽然当地的街道办等相关部门也已在妥善地解决相关问题,但是,此事件的发生,却给中国汽车市场响起了警钟。 1 消费者购车 要多长个心眼 据了解,受影响的有过百位车主。他们中有的提前预付了3000多元的订金,有些付了全额车款但领不到经销商承诺的汽车合格证,无法给新车上牌照。据相关人士透露,该老板走佬后的10月7、8、9日三天,已经有部分车主及供货商找上门来,在发现老板“走佬”之后,其中几个人搬走了店里值钱的东西,在4S店的后院里,只是停放着被法院查封的26辆新车。 “我上个月刚刚付了9万多元买了一部起亚K2,现在老板跑了,我去哪里上牌啊?”一位来自东莞的买车人李先生无奈地抱怨。跟李先生同样遭遇的还有几十名车主。 此外,一些要保养的车辆以及正在维修工位上等待配件维修的车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车辆保养和维修在任何一家同品牌的店面都可以做,但对当地的一些消费者来说,舍近求远的去维修保养还是令他们感到十分不快。据最新消息,在南海悦亚被查封之后,佛山大群成了东风悦达起亚在佛山区域惟一能够提供厂家授权的售后服务商,工作人员称,佛山大群将承接南海悦亚车主的售后服务,一旦业务量较大,会选择延长营业时间,满足车主的需求。有业界人士就表示,南海悦亚被查封后,佛山大群接手售后服务,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此外,南海悦亚4S店的员工也在*府协调之下,相继在桂城叠北村委会签名领取欠薪,据悉,该次发放的欠薪及补偿金共有160万元,全由叠北经济联合社先行垫付,共有125名员工领到欠薪及补偿金。但对车主的赔偿和上牌问题还在积极协调与协商中。 业内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汽车经销商一般都是中小型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于是经销商便想出很多办法,比如拿合格证去做抵押等,以缓解资金压力。“但是随着经销商的库存不断加大,资金链会越来越紧张,部分规模较小的汽车经销商就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此次佛山悦亚汽车4S店的老板突然不负的走佬,就给广大的消费者以不小的警告。在买车时,除了要签订相关协议,还要看到合格证才付款。购车要多长个心眼,找一些实力真正雄厚的店家来买车。[1][2]下一页2 多米诺骨牌效应 会否显现 面对经销商不负的人间蒸发,除了部分车主、员工等受害者哀叹该人过几年可能又会换个身份以另一种形式的大老板身份出现外,更多的人担心会不会受今年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更多的品牌或4S店会遇到这种情况从而关门大吉,从而引发全面关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对此,一位资深业内专家明确表示,这种现象是很个别的资金挪用。如果单纯的周转资金用来经营汽车,即使遇到今年的车市寒冬,借助4S店售后服务每月单店上百万元利润的支撑绝对不会出现倒闭欠银行钱走佬从而被法院查封的局面。 在佛山南海悦亚汽车4S店被查封之后,东风悦达起亚销售本部副本部长蒋玉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确认说,这家店一直以来都是盈利的,在开拓当地出租车市场上,在厂家的4S店中也是做得很好的。蒋玉滨称,不可能是因为经营汽车业务亏损导致被查封。但具体因为什么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厂家也在调查。事实上,在被查封之前,一点要出事的症状都没有。因此,厂家也很被动。 实际上,南海悦亚也是整个汽车销售行业在当前车市形势严峻下的一个缩影。“目前汽车经销商都面临较大的资金和销售压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据数据统计,上半年有80%进口车经销商盈利或持平;国产车经销商的亏损面达到30%,有50%经销商在勉强维持经营。随着终端经销商库存不断走高,企业资金链趋紧,国内部分规模较小的汽车经销商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第四季度尤其是年底各大经销商或上演价格战。 根据中国乘联会相关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乘用车整体销量为664万,同比仅增长5.3%。而在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的同比增长幅度达到40%。有专家认为,这种压力势必使部分资金实力不足、公司规模较小的汽车经销商面临倒闭的几率会大很多。但是,在宏观*策方面,国家开始重视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将出台相应的措施缓解其经营压力,因而并不会掀起大规模的倒闭潮。 3 厂家要给经销商 喘息的机会 由于汽车库存压力大,目前已有部分自主品牌经销商停止进货,还有不少经销商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刺激消费,这都是目前经销商在困难环境下的一种自救行为,厂家应该理解并且支持这种行为,在困难时期应该和经销商共渡难关。在有些厂家喊出“消费者第一,经销商第二,厂家第三”的口号时,应该是到了切实落实的时候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中国整车企业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时候,身处第一线的汽车经销商们已经感受到了寒意,在销量不济、积压严重、贷款难等几大因素的制约下,经销商们本已脆弱的资金链命悬一线,曾经创下“三个月收回成本”神话的经销商暴富已经不可复制,只剩下一批为生存苦苦挣扎的经销商们。多家汽车经销商今年的盈利实在是不济,有些经销商甚至打算改行。据了解,4S店的销售利润率不高于7%,而4S店的店面折旧、银行利息、员工薪金、固定财产保险等月运营成本约为60万元。月销量1000万元为盈亏平衡点。如果低于这一数字,那么,该经销商很可能一年“赔本赚吆喝”。据今年上半年数据看,三分之一经销商亏损是较为正常的行情。 此外,一位资深经销商指出:“有些厂家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布销售点过于密集,也加重了经销商的压力。一个品牌在一个城市建几十家店,这在全世界都罕见。”尽管如此,经销商对此却敢怒而不敢言,因为在现行的品牌经营管理办法下,经销商必须获得厂家的授权才能拿到车,而车是其未来盈利的来源。汽车经销商的资金流程也是风险重重,经销商先向银行借款,用此向厂家支付购车款,然后拿车;等将车辆卖出后,及时归还银行贷款。在这个环节中,经销商自有流动资金缺口、银行贷款额度和期限、购车金额、销售车辆的速度(或回收资金的速度)环环相扣,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极可能引发经销商的生存危机。 再就是库存的压力,为了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有些厂家也只能无奈地向经销商压货,“你知道几个月车市的低迷,对于站在市场最前沿的我们意味着什么吗?那就是更多的库存和由此带来的现金流难以周转。”一位经销商尖锐地指出,“如果厂家没有调低生产目标或者是小范围削减一点目标,那么最终都会压到我们经销商身上,由我们来独自承担。” 因此,在市场相对不是很好过的大势下,只有厂家的理解和大力支持,部分弱小的经销商才可能会迎来新的生机。 CFP供图 车贵远
前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