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介入治疗成功稳定肝癌患者病情
TUhjnbcbe - 2023/9/15 20:48:00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一位患有“肝癌”的老年男性患者。患者入院1个月前出现右肩部疼痛,隐痛,抬上肢时明显,持续性,不影响睡眠,到我院检查后确诊为肝癌,遂行肝癌介入手术治疗,靶向治疗。治疗后患者目前病情稳定,生活质量较好,无后续症状发生。

男,66岁

肝癌

年1月

肝癌介入手术治疗,靶向治疗

住院8天,门诊随访

病情稳定,生活质量较好,无后续症状发生

一、初次面诊

1年前的那天,我同事带着一个病人过来找我,那是一个66岁的男性患者,由其儿子陪同。经过询问我了解到:患者近1个月出现右肩部疼痛,隐痛,抬上肢时明显,持续性,不影响睡眠。没有*疸,在镇卫生院查肩部x片没有异常。肝脏的B超检查提示右肝有占位。患者没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多年晨起后双手指僵硬,活动后恢复正常。

上图为患者肝脏B超检查图片

二、治疗经过

在门诊,我安排了肝脏的平扫加增强CT以及AFP,肝脏CT:1肝硬化,脾大,少量腹水;2肝实质内见弥漫性团块状及结节状软组织肿块,明显不规则或环形强化,考虑为肝癌。AFPng/ml,考虑肝癌,收住院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肝炎全套、电解质、凝血时间、心电图、血型、HIV梅*等。有乙肝小三阳,没有贫血,总胆红素正常,白蛋白33.2g/L,凝血酶原时间16秒,Child评分7分。首先给予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治疗。如果能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可能会更好,患者右肝病灶比较大,病灶比较弥漫,并且有肝内的转移以及门脉癌栓,手术很难切除干净,患者也有肝硬化病史,已经出现了少量的腹水,不宜进行手术。

在DSA下进行的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灌注的药物有:表阿霉素+奥沙利铂+洛铂。手术比较顺利,手术后卧床一天,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护胃、止吐、护肝、补液等治疗,右下肢不能弯曲。手术第4天,复查肝功能提示谷丙转氨酶87.2μmmol/L,手术第8天,复查谷丙转氨酶正常,CT提示右肝占位碘油沉积明显,好转出院。后行第2程介入手术。之后一直靶向治疗(索拉非尼)。医院进行复查一次肝脏的CT,病情达到稳定,AFP降到了.4ng/ml。

三、治疗效果

患者入院时右侧肝脏病灶弥漫,并且有肝内转移灶,门脉癌栓等,经过三次介入治疗以及之后的靶向药物治疗,生活可以自理,仅有轻微的疼痛,AFP从大于多ng/ml降到了多ng/ml。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四、注意事项

肝癌患者恶性程度比较高,很容易出现耐药,导致病情进展,所以2到3医院进行复查,最常规的复查项目是甲胎蛋白和肝脏的CT。如果病情有进展,就需要更换治疗方案。患者合并有小三阳,需要一直使用恩替卡韦抗乙肝病*,不能擅自停药,以免乙肝病*反弹。

五、个人感悟

患者是一个老年男性,有66岁,是一个农村来的。比较幸运的是患者出现医院去就诊,最终发现了肝癌。肝胆的疾病会引起右侧肩部或者上臂的疼痛,是一种牵涉痛。有很多患者检查肩部是正常的,很容易误认为是肩周炎。如果患者右上腹隐痛不是很明显,会忽略肝脏的疾病。肝脏的病灶如果位于周围,很小的病灶就可以牵拉肝脏的包膜而引起右上腹部的不适感。如果病灶位于中间,则需要等到肝脏的病灶很大了才会出现隐痛等不适。

患者就诊时发现有乙肝小三阳,CT也提示有脾脏增大、腹水。这些均提示患者已经有很多年的乙肝病史。患者是农村来的,没有进行过健康体检,以前也没有发现过乙肝病史,这也就造成了患者产生了肝硬化。如果患者多年前就进行了体检,发现的乙肝携带,进行了正规的抗病*治疗,可能就不存在肝硬化,也没有肝癌的发病。

患者也是幸运的,入院时已经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只进行了两次的微创介入治疗,后面给予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到目前已经有一年半了,并且复查AFP明显降低,肝脏的CT示病灶没有进展,目前患者的病情为稳定。最主要的是患者疼痛不是很明显,并且可以生活自理。

近几年肝癌的治疗已经出现了很多新的方法,对于不能手术以及介入治疗的肝癌中晚期患者,可以联合靶向药物加上免疫药物PD1的治疗,有很多的患者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并且靶向药物的种类也比较多,如果出现了一种药物的耐药,可以更换二线或者三线的药物,选择性比较广,目前这些药物价格也在逐渐下降,也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选择。#肝癌#

1
查看完整版本: 介入治疗成功稳定肝癌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