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题目大家可能以为这节课是音乐课……
各位醒醒,这节“音乐课”是美术老师教。
“节奏”在我们的认知中是属于音乐方面的名词,其实不然,“节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不仅仅只限于音乐的层面。
节奏是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事物以一定方式放置、排列,所形成了具有一定的“韵律感”、“规律性”。
看图说话!
下图是一张心电图的图片,线条将不同顶点和低点连接起来,所形成高低错落的完整图形,间距、高低不尽相同,形成了一定的节奏。
再看下图的这张五线谱,在这张五线谱中,音符图形在不考虑所代表音调高低的情况下,通过在五线谱横线中不同的分布位置、高低、形状等不尽相同的音符形状,在五线谱中本身也构成了一种节奏。
不光如此,“节奏”运用在绘画当中,也同样表达了类似的含义。
以下图中的两幅素描静物为例,在这幅由众多不同瓶子、罐子所构成的画面中,也产生了一定的节奏感。
红色线条标注除了不同瓶罐的高低关系,而绿色线条标注了不同瓶罐在桌面上落点的前后与彼此之间的距离关系。
对于空间中的前后纵深关系也存在着节奏的变化。
“节奏”不仅仅存在于物体的本身的高低远近关系中,根据物体本身的颜色关系而采用的摆放方式也是节奏感的一种表现。下面两组图片中,素描静物与黑白关系的对比,形成了不同的节奏感,将“黑”与“白”错落摆放,使得黑白关系从一成不变转换为错落有致。
所以“节奏”一词在绘画语言中所表达的含义是把控画面中物体、色块等因素的形态、区别,有意识地调整分配画面中的比重关系,使得画面呈现出韵律感。
OK,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