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古代神医,道养身心
TUhjnbcbe - 2023/8/18 22:34:00

后汉书语:“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医治,贵在思考。后来有些江湖术士把治病随心所欲,可以不循法度,也说成医者意也。

意,思考,区别,心意,随心所欲。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比如你怕什么,有时偏偏会来什么;你觉得生活的很多困惑,往往都是自我意识的感召。

列子说,物不至,则不反。指事物发展不到极限,是不会走向它的反面的。

心如镜子,会照见他人,也会照见自身。

如果你能专注,你一定在专注时收获了很多。下面开始感受文章本身:

原文:

龙叔谓文挚曰:“子之术微矣。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挚曰:“唯命所听。然先言子所病之证。”龙叔曰:“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观吾之乡,如戎蛮之国。凡此众疾,爵赏不能劝,刑罚不能威,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固不可事国君,交亲友,御妻子,制仆隶,此奚疾哉?奚方能已之乎?”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几圣人也!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达。今以圣智为疾者,或由此乎!非吾浅术所能已也。”

人物延伸:

这一节课说的是医学上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门类,一旦进去,就会有很多的感受,这本书,我们讲的是一个个点,大家用心了,就会串成线,织成面,故事是很容易成线成面的,就看你的意识流和想象力,大家各自感受。

文中讲的一个人叫“文挚”,吕氏春秋上讲过这个人,齐闵王患了疮病,派人请文挚到齐国诊治。文挚到了齐国,诊断后对太子说,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好,但大王痊愈后,一定会杀了我。太子不解,问为什么,文挚说,齐王的病只有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治好,激怒了大王,我一定会被杀死,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会以此来向父王请求保全你。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于是与太子约好诊期,故意不守信,失约了三次,齐王见文挚屡屡失约,甚感恼怒,后来,文挚突然来了,靴也不脱,直接上了齐王的床,踩着齐王的衣服,问齐王的病情,齐王气的不理他,文挚又用更重的话激他,齐国气得大吼一声坐了起来,这一怒病好了,后来文挚被烹死了。

这里面有个原因,人有恼烦,闷在心里,闷的久了,肝气不能舒展,所以不舒服,到处是病,吃什么药都不对,一发脾气,肝疏通了,病就好了。

今天的故事不是这个,却能给我们更深的启示。

龙叔谓文挚曰:“子之术微矣。吾有疾,子能已乎?”龙叔对名医文挚说:您的医术很高明,现在我有病,你能给我医好吗?

文挚曰:“唯命所听。然先言子所病之证。”文挚说:“有事你说话,不过先说说你有哪些症状?

龙叔曰:“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龙叔说:我“乡誉”yù,有说是“享誉”,有说“家乡称誉”,意思是自己光宗耀祖,天下人都恭维他,享受到了很高的荣誉,好像明星一样,他觉得没意思,国家要毁掉灭亡了,他也不会觉得耻辱,也不难过。

“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得而不喜,今天发财了,炒股赚了几千万也没有欢喜,亏光了也不忧愁,不难过,视生如死,觉得活着像个死人一样,视富如贫,钱很多,但觉得跟穷人一样,贫富在他眼里没分别,视人如豕(shǐ),看的看所有人都是猪一样,视吾如人,我和他们一样,也是猪,大家都平等。这里的豕(shǐ),还有一个彘(zhì),都是猪的意思。

彘(zhì)是古代的母猪,汉武帝小名就叫彘儿。豕shǐ是公猪,朱元璋建立明朝,朱是国姓,平时说“杀猪”要避讳,所以把猪叫豕(shǐ)。朱元璋还给猪,赐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叫“肥肥”。

“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观吾之乡,如戎蛮之国。”他说我住在自己家里,觉得是在住旅馆。今天住可能明天就走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观吾之乡,看我的国家,家乡的人民,如戎蛮之国,觉得他们没文化,自己像是住在野蛮落后的区域,蛮荒之国。

“凡此众疾,爵赏不能劝,刑罚不能威,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这种种病症,给我加官进爵,封赏,地位的身高,财富的增加,都不能劝止,我没兴趣,给我刑罚,杀头枪毙,我也不害怕,“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得志,兴盛,失败,利害,也不能改变我的情绪,没感觉,悲哀快乐都不会使我动心,可以像佛祖一样,“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莲”了。

“固不可事国君,交亲友,御妻子,制仆隶”,这样当然就不能服侍国君,交结亲友,管教妻儿,管理奴仆,做官不行,交友不行,亲友不能往来,和老婆孩子没法相处,看他们是猪,我也是猪,猪的世界都是平等的,所有的礼仪规范都用不上来。

“此奚疾哉?奚方能已之乎?”这是什么病?用什么药能治好它呢?温州图书馆门口有两副对联,一副是,“书从历事方知味,理到平心始见真”清代所学者孙锵鸣写的,道理懂了心会平和,读书要经历了同样的事才能感知到书的味道,还有一副,“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读树木,百年树人。”出自曾文正宫集,曾国藩家书,写给弟弟的文章,刚是奇数,柔是偶数,经史是知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识和人结合起来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读懂这些文章也是需要时间的。接着说下面的:

“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自后向明而望之”。文挚听了龙叔的病症,便让龙叔背向光亮站着,开始诊断,背部对着光好像看x光片一样,文挚和他面对面,“自后向明而望之”,好像光线穿透了龙叔的身体,龙挚用他的*金瞳,开了天眼看了一遍。

既而曰:“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几圣人也!”接着说,呀!我看到你的心啦,也不用分析心电图,方寸之地虚矣,方寸之地就是心,方寸大乱就是心乱,你的心已经空虚了,我们的心里事多的不得了,他已经达到了“空”的境界,“几圣人也”差不多是得道圣人了。

“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达。今以圣智为疾者,或由此乎?”你的心六个孔洞都流通了,有一个洞不通,古代说人心有七孔,对应着脸上的七窍,他说的六孔流通,是六根,眼耳鼻舌声意,还有一个不通。道家把人最后一个孔叫“灵窍”,灵窍一开,人就大彻大悟了,人的气脉就全通了。“今以圣智为疾者,或由此乎?”现在修道的人都想达到这个境界,你现在到这个境界了,却认为是病,可能就是这一孔没有畅达。或许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后来说人笨,“你这一家伙一窍不通”就是从这里来的。

“非吾浅术所能已也。”这不是我浅薄的医术所能治愈的。你这病,吃药打针都没用,难道这病没救吗?

是不是能救呢?休息一会,看看下面的药方。读道家的书中国经典,还是比较烧脑的,我也试着解一下。(听过第一课的会容易一些)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神医,道养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