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自主招生 洛阳市区31所高中学子无一上榜_河南
(刘亮常书香 夏秀琴 李书宝)在洛阳众多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当中,汝阳县实验高中李彩彩、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赵浩陪、偃师市高级中学实验班学生倪运升,这三个名字也许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李彩彩加分50分,赵浩陪加分60分,倪运升加分30分,他们成了洛阳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最大的亮点。不过,这一荣誉却和洛阳城市区31所高中没有什么联系,这也让不少市民感觉意外。
城市区学校全*覆没说不过去
这几天,汝阳县实验高中李彩彩异常开心,除了刚度过自己20岁生日,她还得到了清华大学2013年“新百年自强计划”50分加分投档优惠*策,2012年,清华大学推出自主招生“新百年计划”,分为“领*计划”、“拔尖计划”和“自强计划”三个部分。
今年,我省包括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的赵浩陪在内的6名学生入选了面向寒门学子的“自强计划”,他们可享受30分至60分加分投档的优惠*策,赵浩陪可加60分。偃师市高级中学实验班高三学生倪运升在2013年清华自主招生考试中,作为洛阳市2013年通过清华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获得了高考加分30分。
偃师市和汝阳县成了洛阳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最大的亮点,不过,洛阳城市区的31所高中学子无一上榜却让不少人感觉意外。“洛阳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副中心城市,清华、北大自主招生没有洛阳城市区学校的学生,有点说不过去。”一位高三学生家长说。
优等生外流成众多学校的痛楚
一位洛阳省级示范性高中教师向介绍,2003年、2004年是洛阳市高中教育最为辉煌的时候,“当时清华、北大在河南招生也就100多人,洛阳有的高中一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就有两位数,后来招生300多人,反而考上的成了个位数”。
洛阳市第八中学校长付耙牯坦言,针对“拔尖生”的清华、北大本身在河南招生的学生数量不多,洛阳并不占多少优势。目前,洛阳的高中生源流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招考试前一百名的学生,留在洛阳的不多。洛阳到郑州高铁才几十分钟,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郑州接受教育,另一方面,郑州的学校也会主动开出条件‘挖’我们这里的尖子生,生源流失解决不了的话,想突破很难”。
洛阳第一高级中学作为洛阳高中的一面旗帜,也有同样的无奈,该校*委书记李有忠也无奈地表示:“主要是尖子生流失太多。”洛阳一中相关负责人说,洛阳本身没有清华、北大推荐名额,也没有清华、北大的生源基地。这一点,相比郑州、开封、濮阳等地处于劣势,“最近几年的洛阳尖子学生都跑其他城市去了,我们虽然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改观不大”。
希望看到洛阳教育的进步
面对这种窘迫,洛阳市教育界也在不断反思,“洛阳一高对自主招生考试做了很多探索,也邀请了第三方来指导。”洛阳市教育局副局长韩经权说。
付耙牯认为,如果学校都按照开“小班”的思路去做,这对所谓“尖子生”之外的学生是一种不公平,同时,学校的师资等方面也决定了不可能走着一条路。不少省市的学校都比较重视音乐、美术特长路线,家长也比较在意。
不过,付耙牯也希望学生家长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据他介绍,洛阳市每年被录取到一类本科院校的数量,每年都在递增,而且增长速度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清华、北大是大学,郑州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也是大学,只是名气不一样,不能说比着清华、北大,这些就不是洛阳教育的一个成果”。
4月20日,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成绩公布,在洛阳市城市区31所高中在2013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中“全*覆没”的同时,让洛阳人略感欣喜的是,来自县市区的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的赵浩陪、汝阳实验高中的李彩彩、偃师高级中学的倪运升却成功获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优惠券”,分别获得30到60分不等的加分。昨日,东方今报走进三所学校,听听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心得。
赵浩陪:河南唯一60分优惠获得者
3位学生中,赵浩陪获得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新百年自强计划”加60分优惠,获得这份幸运的学子全国仅有10人,河南省只有他一人。
“这次考试比较顺利,笔试和面试都比较放松,面试题目出得非常好,面试不只是考查知识能力,主要还是看心态和语言表达能力。”见到赵浩陪时,被眼前这位阳光、开朗的学生打动。
虽然笔试题目超出课本范围,具有竞赛性质,但赵浩陪还是取得了90.5分的好成绩。
赵浩陪说,面试的第一道题是自我介绍,第二道问自己与诺贝尔奖的差距,第三道让根据本县的情况,给县长提建议,最后有个老师还让自己谈谈“庄周梦蝶”的哲学意义。赵浩陪说这些题目重在平时积累,储备知识量,考试的时候尽量放松。
问及他的学习方法,赵浩陪说平时自己也会在下晚自习后加班加点学习,建立错题本。在剩余时间里,他的大部分精力会用在文综上,巩固数学,英语每天都要做一些试题,保持语感,调整心态,轻松迎接高考。
该校副校长高俊峰评价赵浩陪:真正的品学兼优。他举例,4月20日,清华大学河南招生负责人谢旭东来学校考察,与20多名学生座谈,座谈结束后,只有赵浩陪默默地把桌椅摆好,这一切让谢旭东看在眼里。临走时,谢旭东感叹,在办学硬件条件如此差的学校,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学生,值得骄傲。
高俊峰坦言,其实,对学生考清华北大原来自己也停留在可遇而不可求的境界,但分管教育的赵书*副县长却认为,清华北大不是遇上的,而是培养出来的,让他彻底改变了这一想法。无论再忙,赵县长都会到学校和重点学生座谈,这让他也绷紧了弦,甚至有时候因压力大而睡不着觉。
为让更多的学生脱颖而出,冲击名校,学校让各科教师想办法对这些学生多加关注,作业和试卷面批面改,课后还要进行个性化辅导。而对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推荐学生赵浩陪则专门制定“营养餐”,每天下午第四节课和晚上第一节课帮助其“补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浩陪取得了优异成绩。
高俊峰说,当时自强计划名额下来后,所有领导没有商量一致同意推荐赵浩陪。他不仅学习成绩很突出,品德也很好,懂得感恩,看老师们辛苦,作为班长的他每天都会给老师办公室打热水、拖地,这一切都发自内心而非刻意。
在赵浩陪高中三年的班主任滕进朝眼里,赵浩陪做人很大气,很谦虚,高中三年从没有和一个同学红过脸,经常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学习自主性很强,思路清晰,所问问题针对性都很强。
就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相关负责人问及其缺点时,所有老师回忆良久,都说,从他身上找个缺点还真难。
临走时,高俊峰和滕进朝一再嘱咐,为了让赵浩陪安静高考,不希望外界过多关注。
李彩彩:20岁生日收到50分加分“大礼”
4月20日,是汝阳县实验高中高三(16)班学生李彩彩的20岁生日,来自清华大学的一份特殊“礼物”——清华大学2013年“新百年自强计划”50分加分投档优惠*策让她和家人开心极了。
在面前,还有40余天就要走进高考考场的李彩彩显得很平静,时不时爽朗地笑着。
她说自己的一个面试题为“谈谈对西泰山旅游开发的建议”,因为在自我介绍中李彩彩提到了“西泰山旅游”,所以面试老师就随机问了这个问题。
李彩彩的班主任杨会杰说,在不少考生从考场出来,紧张得涨红了脸时,李彩彩却显得从容不迫,面带微笑回答问题。平时心理素质非常好的优点得到了充分发挥。
为了让李彩彩能顺利通过自主招生考试,汝阳县实验高中专门安排老师对她进行辅导,找资料,参加民办培训机构培训,对自主招生有所了解,对出题方向有了把握,可以说是做到了“知彼知己”。
李彩彩说,自己每天5点钟就起床,每天休息时间不足6个小时。
该校副校长葛书强说,除了借助洛阳市教研室组织的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培训外,学校还派老师陪李彩彩到郑州参加了为期9天的自主招生考试培训,“借力”加她自己努力才获得了成功。
倪运升:从小就很向往清华大学
倪运升是偃师市高级中学高三实验班学生,在2013年清华自主招生考试中,笔试成绩物理83分,数学66分,在河南省排名第9名,获得了高考加分30分优惠。
“其实也没啥,我不是天才,和他们还差得远呢,可能是我比较喜欢学习,不逃避问题吧。”倪运升微笑着告诉,对于学习,努力加方法很重要。
学校每周日下午有一次两三个小时的物理竞赛培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听课。倪运升刚上高一时,有200多名学生去上课,到高三时,只剩下五六名学生了。三年下来,中途有很多学生都“掉队”了,但倪运升从来没缺过一次课。
“理科学习,不是做题越多越好,要结合生活多思考。”倪运升举例说,学习近轴线光学成像原理时,他就在校园中试验,用手握一个小圈,看比较远的东西,发现竟然能看清,感觉很神奇,就这样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个原理。
倪运升几乎没有购买课堂之外的其他任何资料,他说,不少资料大同小异,只要吃透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回顾错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就够了。
在数学模拟考试中,最后两道压轴题总是让他“头疼”,于是就找来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每隔两三天专门练习,很见效。英语不太好,就每天多拿出半小时坚持训练语感。
从小到大,经常听大人们说清华大学是最好的学校,倪运升一直很向往。
倪运升说,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差距很大。特别是这次自主招生面试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城市的学生云集北京,城市的学生面试时侃侃而谈,对问题认识比较深刻,而来自农村的学生有的手发抖。
偃师市高级中学校长姬安乐介绍,对自主招生,学校专门成立了“实验班”,有独立的教学区域和师资,从高一开始培训。在学习中,更多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这次考试,起码给我们透露了这样一种信息,就是县里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冲刺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考试。但是对考北大和清华,我们要辩证地看。既要保证少数拔尖学生能脱颖而出,又要照顾到更多的弱势孩子完成高中教育。”洛阳市教育局副局长韩经权表示,希望更多洛阳孩子能通过清华和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把特殊才能和潜质发挥出来,同时还要兼顾教育公平。
●希望更多孩子脱颖而出
“过去县里的孩子考得很好但不敢报清华、北大,从今年的情况看,起码可以透露一种信息,就是县里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冲刺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考试。”对此次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结果,韩经权分析道。
近年来,清华和北大已经开始关注到县级学校的寒门学子,并制定了相关自主招生*策,使这些群体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去年,汝阳县实验高中的耿志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幸运地获得清华大学“新百年自强计划”50分加分优惠,并顺利考入清华。
韩经权说,现在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选择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远远大于贫困地区的孩子,所以现在在受教育机会上还不是很均衡。如何关注弱势群体,让贫困不遗传,体现教育公平,是顶层制度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际上,自主招生考试不仅仅为了录取几个优秀学生,而在目前单一的高考选拔模式下,可以让优秀的有特殊才能和潜质的孩子脱颖而出,给他们提供一个通道,培养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韩经权认为,自主招生考试目前来看方向是正确的。但高考本身也是被绑架的,承担了太多太多不应该承担的东西,其实就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考试。
“希望更多孩子能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进入名校,一旦形成正循环之后,就会树立起标杆效应。”韩经权说。
●没有突破就要反思
因为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在豫西地区很出名,义马市民李莉才特意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她的孩子今年上高一。这几天,她听说了这次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洛阳城市区全*覆没的事,感到有些纳闷:“为啥洛阳城市区没有,就连洛一高也没有?”
不过,李莉坦言,她对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了解并不是很多,之前,她曾经在上看到一道自主招生考试考题:《西游记》里面有多少妖怪?李莉说:“也许并不是真问多少个,但是考题的这种意图太难捉摸了,所以我感觉自主招生考试的题目太偏了。”李莉认为,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题目偏重素质教育,涉猎面比较广泛,而传统学校学习还是应试教育多一些。李莉也表示,学生的知识面想达到这种要求的话,课外知识要很擅长,她自己并没有刻意让孩子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不过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家长杨先生就没有这么淡定,“我知道这几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洛阳都不怎么出彩,老百姓当然不会满意”。杨先生告诉,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名气已经“响”很长时间了,也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学生来洛阳上学,家长们都把孩子放心地带到学校,至于清华、北大自主招生考试,虽然不能代表学校的全部教学水平,但是一直都没有突破的话,学校乃至教育部门一定要反思。
●要见树木还要见森林
采访中,不少学校校长把城市区近年来考入北大、清华人数减少归咎于优秀生源的外流。但也有不少家长和社会人士对此质疑:“如果自己做得足够好,这些孩子还会选择背井离乡去上学吗?”
韩经权认为,优秀生源外流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策方面的,比如河南省实验中学,面向全省招生,全省的好学生都挤破头去。另外,洛阳科研院所相对较多,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经济条件好的家长不少选择送孩子去上海和天津就读高中。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客观上减少了洛阳的优秀生源,影响了洛阳直接进入名校学生数额,但让洛阳的孩子也增加了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此外,韩经权认为,学生流动也是人口流动下的一种正常现象,所以不回避这个问题。
在这种境况下,韩经权说,洛阳应该立足于在洛阳就读的4万多名孩子,让绝大多数孩子完成高中教育,*府要看到弱势群体,看到最短的一块“板”,补上它。学校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他们培养出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才。一旦形成正循环,就好了。
韩经权建议家长,也要正确对待名校问题,不要过多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考入清华和北大。
●自主招生考验平时功力
因为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一般很活,考试试题随机性很大,很难有标准化答案,对考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准备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该如何准备,提高命中率?
韩经权说,现在洛阳的不少高中都做了探索和努力。但毕竟要照顾到更多孩子的高考,没有更多精力来“开小灶”,所以这块目前还是培训机构做得多一些。
清华大学博士王远见认为,自主招生考试和高考并不冲突,是对高考的一个深化。学生在平时,就要对自己要求高一点,严格一点,复习得比高考难一点,不要临阵磨枪,最后突击训练,要把工夫下在平时,以高于高考的水平去准备高考就行了。这样即使最后没考上,也准备得很充分了,不会影响高考成绩。
王远见认为,有的学生平时不抓紧,快到考试的时候手忙脚乱的,花好多钱报“冲刺班”、“提高班”等,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因为高三节奏本来就已很紧张了,再参加这样的冲刺,就打乱了自己的复习节奏,反而影响了高考。
因此,他建议,学生应该从上高一开始就体会学习不同学科知识的乐趣,平常多花点时间去钻研,复习时深入一点,细水长流,一点点逐渐积累。到最后应该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洛阳翰林院教育培训学校校长雷鹏飞说,学校要抓好自主招生考试,应该早点着手,从高一时就开始注重优秀生源的选拔,给这部分学生集中吃“小灶”,对考试内容、面试技巧、考试需注意的细节等要提前“加餐”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