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是临床上常用的高渗性脱水剂,作为「经典老药」,几乎在每个科室都可能用到。
甘露醇致急性肾衰死亡1例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8岁,因「左股骨颈粉碎性骨折」入院。诊治经过患者牵引7d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骨折内固定术,术后并发脑干梗塞,予静滴20%甘露醇mL及脑活素等治疗。静滴甘露醇后患者出现少尿,无尿。翌日又用20%甘露醇mL静滴,后病情每况愈下,经抢救无效死亡。临床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栓塞,多脏器梗塞案例追踪尸检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改变。结合案件调查,患者是在初次静滴甘露醇后即出现无尿、少尿,当再次静滴甘露醇后病情加重,因此,可以认定本例急性肾衰是由于静滴甘露醇所致,主要死因为急性肾衰。案例分析甘露醇常见不良反应有急性肾损害、水电解质紊乱、静脉炎等。引起急性肾损害的机制尚不明确,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控制日用量,注意监测肾功能变化,监测尿量,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更换脱水药,积极对症处理,尽早恢复肾功能。以上的案例,笔者并不想就甘露醇的适应证做过多的讨论,而是想和大家讨论下甘露醇使用中「量」的问题。甘露醇「半量」是指mL?甘露醇的规格为mL:50g,据笔者所知,临床医生下医嘱时,常用的单次剂量是20%溶液mL静脉滴注,也就是「半量」。那么,20%甘露醇mL与mL就是所谓的「半量与全量」吗?来看说明书中成人的常用量1.利尿:按体重1~2g/kg,一般用20%溶液mL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L。2.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0.25~2g/kg,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严密随访肾功能。可见,甘露醇静脉滴注剂量是根据体重、病情、尿量、肾功能等因素来调整的。文献报道,甘露醇用量在不同医生之间差异较大。国内一般认为0.5g/kg为半量(并非mL),1.0g/kg为全量。国外研究中常用0.7g/kg与1.4g/kg。根据说明书及相关文献、指南,甘露醇用量、频次的合理范围分别为0.25~1g/kg、q8h~q4h。接下来我们按说明书的剂量来计算一下:假设患者的体重为50kg:按照1g/kg的剂量给药,那么单次剂量为50g,即mL;如果按照半量0.5g/kg,刚好为mL;按0.25g/kg计算,则为62.5mL。假设患者的体重为60kg:按照1g/kg的剂量给药,那么单次剂量为60g,即mL;如果剂量减半至0.5g/kg,则甘露醇的单次剂量为30g,即mL;按0.25g/kg计算,则甘露醇的单次剂量为15g,62.5mL。也就是说:mL≠半量,mL≠全量。因此,开医嘱时你可以下「mL」的医嘱,但不能将mL与半量混为一谈。拓展病例这个病例和甘露醇用「量」并无绝对的关系,但值得每位医生引以为鉴。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8岁。头部外伤后5h到医院就诊,有高血压史3年,无药物过敏及心脏病史。体格检查血压22.6/13.3kPa,心率7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头顶部有5cm×4cm头皮下血肿,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少许积液。心电图正常。诊治经过自觉头昏头痛明显,医嘱给予静滴甘露醇治疗。当日首次输甘露醇5min后患者突发喷嚏、寒颤、呼吸困难、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至13.3/9.3kPa,心率次/min。考虑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液,肌注肾上腺素,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可拉明等药物,并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抢救,6min后意识丧失,小便失禁,心跳呼吸骤停。案例分析本例在使用甘露醇前未进行其他药物治疗,静滴甘露醇5min后即出现寒颤、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最后心跳骤停死亡。尸检所见可排除心、肺、脑、等脏器器质性病变。组织学检验,主要表现为血管损伤反应,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栓塞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肺组织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染色体显示颗粒数明显增多,各脏器淤血,符合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理学改变。化验检查右心血甘露醇血药浓度0.50μg/mL属正常范围。根据发病过程,用药数分钟出现休克症状,死亡过程较短,符合过敏性休克死亡的临床表现。|福利时间新年福利到!
用药助手指南下载TOP50
限时免费下载
获取方法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