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争百主任介绍,20年来,无论是在心律失常的诊断技术还是在治疗技术,医院突破和创新的速度在全国领先。过去只能靠药物控制的心律失常疾病,现在可通过微创的手术方式解决,无论是射频电流消融,还是冷冻球囊消融,亚心在全省都是率先完成。后来,对于非瓣膜引起的房颤,医院开展左心耳封堵术,大大降低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
科普:房颤and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后果很严重
心房颤动是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目前全国房颤患者已突破万,已经成为21世纪心血管流行性疾病。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脑卒中及血管栓塞性疾病、心衰、认知能力下降及痴呆等。
房颤会导致卒中
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比普通人群高五倍,房颤患者合并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因此预防脑卒中尤为重要。此外,在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血栓形成与左心耳有关。心耳是连接心房的一个结构,左右各一,其外观像人的耳朵一样,所以叫心耳。一旦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收缩挤压作用,心房内血流缓慢淤滞,在左心耳处血流几乎不动,极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栓塞一触即发。
左心耳封堵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卒中
左心耳封堵是一种微创介入技术,通过穿刺股静脉,把封堵器送至左心耳开口处,进行封堵,使左心耳形成的血栓不致于脱落形成栓塞。
近年来,微创手术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卒中治疗的新趋势。作为抗凝治疗的有效补充,左心耳封堵术有效性高、安全性好,极大降低中风/栓塞风险;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将左心耳封堵术作为卒中高危和有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禁忌证患者的治疗选择。我国在年也制定了相关指南并发布专家共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